基本觀點梳理
1
1.道德是影響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1)道德是人類特有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2)一定的道德觀念或道德體系一經形成,就成為影響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沒有道德規范的調整,人們就不知道應當如何交往和共處。如果道德水平低下,人們也難以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具備了良好的道德,人們才能彼此尊重,和諧共處,社會才得以安定有序,充滿活力。道德是衡量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發展水平和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
2.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1)道德是影響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道德對個人成長有重要作用,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道德是衡量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發展水平和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
(2)在我國,每個公民都依法享有權利,依法履行義務;同時每個公民還應該遵循共同的道德準則,這就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設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工程。
(3)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公民道德建設作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深遠意義。因此,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也是歷史賦予當代中國青年的崇高責任和莊嚴使命。
3.道德與法律既各具特點又相輔相成
(1)道德與法律各具特點。首先,道德自人類社會產生后就始終存在,它的評價標準是人們的利益所決定的善惡、榮辱觀念;而法律是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反映和代表著統治階級的意志。其次,道德主要通過個人良心、風俗習慣和社會輿論,通過教育批評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是憑借國家權力強制實行。國家強制力,是法律發揮作用的根本力量。第三,道德調節的范圍幾乎涉及人們的所有社會關系、所有行為;而法律調節的范圍主要涉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社會關系和行為。
(2)道德與法律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道德與法律都是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從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法治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則以道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從個人的生活來看,道德與法缺一不可。一個缺乏道德觀念的人,總以為道德是對自己的約束,限制了自身的“自由”,它的法治觀念必然淡薄,往往會不顧法紀,自釀苦果。
4.社會主義法律與道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道德同樣以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評價善惡、榮辱的根本標準。我們必須把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5.道德對個人成長有重要作用
(1)從我們個人的成長來看,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德是其主導作用的因素,它對人生事業成敗、生活幸福與否都有重要作用。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好,可以減少不利環境和因素的消極影響,變不利為有利;相反,如果缺乏良好的道德素養,在好的環境和有利因素也難以對他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