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整體、部分兩個概念。
理解:整體與部分的區別和聯系。
運用:運用整體與部分關系的原理和方法論,做到辦事情既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佳目標,又要努力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能力方面:
通過閱讀課本內容,學會從具體事實和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結論(例如:從中醫治療病人的方法中,總結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辯證施治,進而總結出我們在一切活動中都要有全局觀念和整體觀念,提高抽象、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
覺悟方面:
通過整體與部分關系原理的學習,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覺悟,如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關系;全面開放市場、反對地方保護主義等,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
教學重點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教學難點
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選擇最優方案,以求實現最優目標。
教學方法
情景——問題——回答——講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今天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戰國時期刺殺秦王的而且比較有名的人是誰?是誰派他去的?(荊軻。燕太子丹。)
對。據說燕太子丹為了要荊軻刺殺秦王,于是他百般討好荊軻,在臨行的宴席上,太子丹特意叫來一個能琴善樂的美女為荊軻彈琴助興,荊軻聽著悅耳的琴聲,看著美人那纖細、白嫩、靈巧的手,連忙說:“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愛其手”。聽著荊軻的稱贊,太子丹立刻命人將美人的手斬斷,放在盤子里,送給荊軻。
這則故事,一方面說明了太子丹的殘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他極其錯誤的形而上學的思想。同學們想一下,盤子里的手還能彈琴嗎?
(盤子里的手,失去了人手的意義,再也不能彈奏美妙的樂曲了。)
教師導入:作為人體有機組成部分的手,如果離開了人這一整體,就不再是一雙靈巧的手了。它啟示人們:辦事情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這就是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講授新課:
三、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
首先,我們從古、今兩個典型的事例,感性地了解從整體上把握事物聯系的重要性。
例 i,《夢溪筆談》中的丁謂修建宮殿的事例。
這個事例不僅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而且說明了只有正確的處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才能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最優效果。
例2,“上海,國有工業資本大重組”(參見《半月談》 年第15期):目前,上海國有工業正突破老體制的束縛,進行資本大重組,構造上海工業新的優勢,不到一年時間,全市工業資本重組從三個方面大規模展開:一是國有資產從回報率低的地方,向高效益領域實行戰略性大轉移,資本、生產的集中經營迅速加快。如:上海機床行業過去有幾十家廠分布在市區,不少廠還占有著上海最好的黃金地段,但由于生產上各念各的經,優勢難以發揮。機電控股(集團)公司,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把市區的生產點集中搬遷到廠房空礦的上海機床廠,統一調整布局和產品結構,形成一個新的“機床城”,而在市區的生產點又通過土地置換,盤活存量,獲得一批可觀的改造資金,結果本來需要花三年時間,2億投資改造的老行業,如今只用8個月時間、3000萬投資就形成新的規模經濟,顯示了公有制經濟在資產流動和重組中的優勢......資本大重組給上海國有工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