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第五課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意識的含義
(2)意識的作用
◇理解:
(1)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2)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
(3)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方法論意義的哲學依據
(5)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應注意的問題
◇分析:
(1)運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分析說明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2)運用意識的能動作用,并聯系現實,說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3)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結合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分析說明現實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4)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辯證統一
2、能力目標:
(1)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2)通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分清框題中的層次
(4)通過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學習,從理論上提高理解能力,從實踐上提高分析能力,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統一的角度提高對哲學的學習運用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世界客觀性的認識,初步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2)思考人類對世界的各種創造活動,深刻體會意識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點、難點】:
1、意識的本質
2、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3、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三、【整體感知】: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將進一步理解意識的基本概念,認識到人不僅能通過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在意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四、【方法點津】:
(1)讀教材,概括出意識的含義、作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及方法論意義
(2)深入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
(3)結合“是先有電腦,還是先有人們關于電腦的設計”的討論,說明意識能正地認識和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4)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應如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五、【課文導語】: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人能夠通過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也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尊重客觀規律的基本要求,也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題 意識的本質
一、意識的本質
(一)、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第二十課時)
◇課堂探究:想一想,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生物的反應形式同人的意識是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是物質的或者化學的反應;生命物質包括植物和動物,都具有對外界刺激做出感應的特性,動物還具有感覺的能力,-但這些反應都屬于它們的本能;而人的意識活動則是自覺的,無生命物質、植物和動物的反應有著本質區別。但人的意識活動也要依賴于一定的生理基礎,特別是人腦這一高度發達的物質器官。因此,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生物學基礎。
教材設置這一欄目,旨在引導我們探究人類意識與非生命物質、植物和動物反應的歷史聯系,從而說明人的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