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案
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妙一、本課設計意圖
(一) 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識記
○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本質。
○意識的作用。
(2) 理解
○意識是社會的產物,勞動的產物。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3) 運用
○結合所學哲學原理,分析在從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一切生命物質所具有的刺激感應,再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的過程中,人的意識產生的條件,論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結合所學哲學原理,談談人為什么能夠認識世界,論證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得出世界是可以認識的結論。
○結合人的意識的主觀能動性原理,列舉生活實例,說明人是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活動改造世界。
○列舉生活實例,依據有關原理,說明要想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必須既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既要有高度的革命熱情,又要具備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既要反對無限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保守主義。
2.能力目標
(1) 通過對意識起源和本質原理的學習,使學生逐步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觀,具有正確認識意識現象、分辨物質與意識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能力。
(2) 通過學習意識作用的原理,使學生對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逐步培養起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3) 通過對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原理的學習,讓學生明確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途徑,培養學生具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高度的革命熱情與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相結合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牢固樹立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觀點,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的信仰。
(2) 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握客觀規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旺盛的斗志,積極投身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實踐中去。
(3) 通過對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的認識,增強自覺貫徹和執行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自覺性。
(二)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內容目標:解析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事例,印證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握客觀規律。
提示與建議: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