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案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 重點、難點問題分析
1.意識的本質: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此問題重點是說明客觀事物在產生意識中的作用,著力說明,意識的根源在于客觀存在,只有客觀事物通過實踐作用于人腦,才能在人腦中形成意識。
意識從其生理基礎上看,它是人腦的機能;從其對象和內容上看,它又是客觀存在的反映。只有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識的內容和本質。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它包含兩方面意思:一方面,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離開了客觀存在,意識既不能產生,也不能發展;另一方面,意識又不同于客觀存在本身,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觀的,是經過頭腦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世界。人類的意識無論多么復雜、多么抽象,都是對外界事物的反映。馬克思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己。”列寧說:“感覺是客觀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觀映象。”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都是從主觀和客觀的關系上對意識本質的科學規定。這表明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世界,是客觀的。
人類意識的內容都來源于客觀存在。正確的思想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錯誤的思想甚至荒誕無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原型。例如,宗教所宣揚的神鬼、天堂、地獄等和有人有意編造的毫無根據的謊言,實際上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的矛盾,反映了編造者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其實這也是一種客觀實在,即人們的社會存在。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它的反映形式卻是主觀的。第一,從意識的主觀形式看,意識是由各種反映形式共同組成的完整體系,它既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認識形式,還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認識形式。感性認識形式和理性認識形式雖然是主觀的,但無論是感性認識所反映的事物的現象,還是理性認識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都是客觀的。第二,從意識的主觀差別看,對于同一對象或同一客觀過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體由于社會地位、認識能力、知識水平、實際經驗以及生理素質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反映,這表現了意識的主觀性。但是個體意識的這種差異性是由先天的生理條件和后天的社會實踐決定的。因此,意識雖然具有個體差異性,但造成這種差異性的原因是客觀的。第三,從意識的主觀特征看,意識作為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不僅是對客觀對象的近似真實的摹寫,還可能是對現實的歪曲的、虛幻的反映。但是,無論意識的主觀色彩多么濃厚,歸根結底,都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其“原型”。
總之,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存在,是客觀的,但它的形式則是主觀的。在意識中體現了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