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案
2.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意識能動性的表現之一,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也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根本原因。
人的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不是刻板地模仿,而是能動的創造,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創造一個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人的意識不僅采取感覺、知覺、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從而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思維之中再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人的意識活動具有選擇性。人的意識對象主要是依據人自己生活或社會實踐的需要自覺選擇的,并通過主動作用于對象的觀察、實踐而自覺地反映對象。人的意識的能動性不僅表現在人能運用各種感官全面地把握對象發出的各種信息,通過各種感覺、知覺形成對象的映象,而且表現在人能借助“人造感官”(如望遠鏡、顯微鏡、示波器等)去進行感覺、去形成意識。這就突破了人的自然感官的感覺閾限的限制,把不能引起感覺的刺激轉化為能夠引起感覺的刺激,大幅度地增加了獲得的信息量,從而大大提高了感覺的質量。
正是因為人的意識活動具有這種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才使人既可以透過感官的眼睛認識和了解形形色色的外部世界,又可以透過“思維的眼睛”逐步解開自然之謎和社會歷史之謎。認識這個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的觀點,增強不斷地探索自然之謎和社會歷史之謎的信心。
3.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意識的具有指導作用是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正因為意識的這一最突出的作用,使人們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把思想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對意識的這一作用,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有意識能思維,可以根據客觀實際形成“超前反映”,在觀念中構筑客觀上尚未出現的事物,通過實踐活動,使意識反作用于客觀事物,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制造成新的東西。而動物雖然也會經自己的活動作用于它周圍的事物,引起周圍事物的變化,但都是無意識的,是一種本能活動。以人的建筑活動來說,總是先有藍圖,后有實際建筑物,因為頭腦中的藍圖是根據客觀實際設計的,仍然是先有物質,后有意識。先在“頭腦中建成”藍圖,然后才有建筑活動,這就是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的指導作用的表現。
意識可以通過“思維操作”實現對客觀事物的超前的觀念改造。這就是列寧所說的:“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列寧所講的“創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識中形成新的觀念,然后通過實踐,把觀念變為現實世界,在自然界打上人類“意志的印記”。這就是列寧所說的,“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改變世界或創造世界不僅意味著強化客觀世界的變化過程,而且意味著創造出世界上所沒有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自從地球上出現了最美的花朵——思維著的精神以來,我們周圍世界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成為人化的自然。今天,人類活動的范圍已開始沖出地球,飛向遙遠的天體,在日益廣闊的宇宙空間顯示著自己的威力。所有這一切,都凝結著思維著的精神的勞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