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案
探究活動6(教材第38頁):“為什么說最蹩腳的建筑師也要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
結合此例再例舉一些動物適應自然的本能活動的例子,說明人類的所有活動總是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的,都是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活動。
探究活動7(教材第39頁):“科學家關于電腦的設計理念是從哪里來的?意識在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此探究活動可以引導學生例舉人類所制造出的自然界所沒有的東西,暢談人的意識在人類改造世界中的巨大的能動作用。
探究活動8(教材第40頁):“有人說:‘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結合實際談談你的體會。”
對此探究問題建議組織學生收集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的正負兩個方面的事例,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體會,以“精神狀態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精神狀態與發揮潛能的關系”、“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的關系”等為題,進行討論或辯論或演講或出一期小報。
探究活動9(教材第40頁):“在日常活動中,做一件事情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備什么條件?你能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你的理由嗎?”
建議首先在課堂上進行一個隨機調查:請每一個學生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自己是否具備做成這件事的條件?需要怎樣才能做成這件事?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他們的期望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你能否達到你父母對你的期望呢?你能否與你的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使你們之間能夠互相理解,并在此基礎上,使你父母的期望與你的愿望及你的實際情況盡可能一致,從而能夠實現呢?等等。(這個調查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可以不署名,還可以在課堂上討論)。通過思考或討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尊重客觀實際和客觀規律。
探究活動10(教材第41頁):“該地區是針對什么來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的?如果你是這個地區的負責人,你會根據什么來制定你所管轄地區的經濟發展政策?”
建議開展社會調查活動,指導學生調查了解本地區今年的發展目標是什么?今后五年的發展戰略是什么?為什么制定這樣的發展目標或發展戰略?適合你們地區的實際情況嗎?你有哪些建議?(調查的范圍也可以更具體,如:我校在培養人才的方面的目標是什么?怎樣實現這些目標?等)通過這些調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每一地區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等的制定,都必須根據自己地區的實際情況,而不能脫離本地區的客觀實際,只憑一腔熱情或良好愿望制定。進一步體會制定任何政策、目標等都必須遵循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觀點。
五、教學評價建議
(一) 評價方式建議
對學生在各種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也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如,學生制作的教學課件、課上發言(特別是每堂課前5分鐘的話題發言),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收集和篩選材料的水平,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等,都應該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內容。還可以采取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方法,這樣的評價方式有利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