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教師教學行為背后的思維方式
23+45+17= 23+45+17=2、 新授:
教師又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已復習了三個數相加可以用兩種形式來計算。還有沒有其他形式,小組討論一下,并寫在剛才那道題邊上。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個別學生匯報交流:
S1:我們小組認為可以這樣寫:23+45+17= 個位上3加5再加7是15,在個位上寫5,十位上2加4再加1是7,再加個位進上來的1是8,結果是85。
S2:我有補充,個位上3加5再加7是15,在個位上寫5,向十位進1,十位上2加4再加1再加個位進上來的1是8,結果是85。
T:S2比S1,說得更完整了,我們應向她學習,要說完整。
S3:我是這樣算的,個位上先算3+7=10,再算10+5=15,個位上寫5,向十位進1,十位上,2+4+1+1=8,結果是85。
T:他這樣算更好了,把3和7湊成10,算起來就很快了。
T:小朋友,現在三個數連加有三種計算的形式,你們喜歡哪一種呢?
S齊答:第三種。
T:第三種計算形式在書寫要注意什么呢?(教師邊演示邊說明要注意加號的位置,數位要對齊,進位不要忘記,最后計算結果不要忘了寫在橫式上)。
3、 練習
(1)模仿練習:教師呈現問題39+16+28= ,學生在練習紙上按黑板上老師要求的格式書寫并計算。
(2)強化練習:教師呈現問題29+46+11= , 39+9+25= ,23+63+13= ,
請學生拍手表示:如果個位上向十位進1,就拍一下手表示;如果個位上向十位進2,就拍兩下手表示。
(3)改錯練習:四人小組討論,下面的計算小兔和小貓算得對嗎?錯在哪里?
19+14+28= (小兔) 19+41+28=88 (小貓)
在四人小組討論的基礎上交流:
S1:第一題錯了,個位上9+4+8=21 ,應向十位進2。他進了1,錯了,結果應該是61,他還忘了在橫式上寫答案
S2:第二題題目抄錯了。
T:你們分析得很好,在做連加筆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S1:不要忘了進位。
S2:不要抄錯數字。
S3:不要漏寫橫式上的答案。
(4)比賽練習:共6道題。做完后教師檢查出錯情況只有5個,學生其中3人發現自己錯誤已改正。還有2人有錯未改正,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5)應用練習:小明家上個月水費13元,電費39元,電話費27元,煤氣費20元,幫小明算一算,一共是多少錢?小組討論解決這個問題。
三、教學中的問題
整個課堂教學的狀態:從教師看,教師很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信息反饋;從學生看,學生在課上積極投入,學習得很認真;從教學效果看,學生關于連加筆算的正確率比較高,教學效果比較好。在很多教師看來,這是一堂實在而又體現改革精神的課。
值得反思的是:這堂課學生掌握了連加筆算方法和第三種連加筆算的豎式格式,知道了在計算要中注意的一些問題,除知識點以外,學生還有沒有其他更多的收獲呢?我認為沒有。如果我們透過“扎實”這一表面的現象,就會發現“扎實”的背后是“封閉”。這種封閉的教學表現在:
1、 教學目標的狹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