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江西省上饒市橫峰中學高二政治必修四第 課時 一 意識的本質
一、【教學目標】:
◇識記 :
意識的含義
◇理解:
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二、【重點、難點】:
意識的本質
三、 【輔助教學】:
ppt
四、【教學過程】:
第一框題 意識的本質
一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課堂探究:想一想,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生物的反應形式同人的意識是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是物質的或者化學的反應;生命物質包括植物和動物,都具有對外界刺激做出感應的特性,動物還具有感覺的能力,-但這些反應都屬于它們的本能;而人的意識活動則是自覺的,無生命物質、植物和動物的反應有著本質區別。但人的意識活動也要依賴于一定的生理基礎,特別是人腦這一高度發達的物質器官。因此,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生物學基礎。
教材設置這一欄目,旨在引導我們探究人類意識與非生命物質、植物和動物反應的歷史聯系,從而說明人的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現象既不是人的頭腦主觀自生的,也不是從來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識而存在,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隨著運動的發展,大腦越來越發達,大腦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生物的反映由應激性到動物的感覺、心理的發展,為人類意識的產生準備了條件。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課堂探究:(1)談談你所熟悉的動物有哪些復雜的心理反應。
(2)上述動物的心理為什么不能發展為人的意識?
◇探究提示:(1)高等動物的心理不僅包括感覺、表象、情感,甚至還有簡單的分析和判斷。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獲得高處的食物。關于這一點,教材中也有不少事例。
(2)動物心理不能發展為人的意識,其根本原因是它們缺少意識賴以產生的物質器官——人腦。
2.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動物的大腦和單純的動物心理并不會自發地產生意識。意識是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意識是社會勞動、語言和人腦的必然產物,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又說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是使猿變成人的決定因素,也是人的意識產生的決定因素。
人的勞動同動物活動的根本區別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在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勞動中,不僅要求人們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還要有抽象思維這種人類意識的反映形式來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在勞動過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產生了語言。語言的產生推動了人類意識的發展。
在勞動和語言的推動下,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并隨著社會勞動的進步而日趨完善,這為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