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思維 放飛情感
打開思維 放飛情感
pcy12345
我班學生最喜歡各種實踐活動,為了滿足學生的愿望,我特開展了一次辯論活動,學生的準備活動立即緊密鑼鼓的開始了,他們準備打一場激烈的唇槍舌戰。
辯論題目是這樣的:一位對日本侵略者有著深仇大恨的老人60多年前親眼目睹他的兩個哥哥被日本鬼子松田敬一殺害,大仇未報,儈子手卻隨日本戰敗而歸國。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1999年7月,松田敬一竟會再次來到中國,向被他殺害的居民家屬謝罪。當老人還沉浸在兄長被殘酷殺害的痛苦回憶中時,他的孫子已接受了仇人的資助,東渡日本留學了 。 試問:老人的孫子該不該接受資助?
在辯論過程中,我們聽到了很多慷慨激昂的言辭:
“這種資助根本不該接受,日本當年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罪不可赦,我們要永遠記住這血寫的歷史------”
“不該接受,日本人的道歉根本就不是誠心的,不然他們怎么會毀改教科書呢?謊言是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的。”
“對,不能接受。前不久,日本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不也說明他們依然野心勃勃嗎?他們把當年的戰犯當英雄,這不正是他們不誠心的有力證明嗎?”(生鼓掌)
“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必須維護中國人的尊嚴。日本人當年在中國制造的種種令人發指的慘劇,是我們不能忘懷的,也是永遠不能更改的。誰想抹煞這一切,就將受到世人的譴責和唾罵。”(學生面帶義憤填膺的表情。)
``````
這是正方義正詞嚴的辯詞,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肯定,而反方慷慨激昂的言論,同樣讓人感受到他們熱烈的赤誠,請聽:
“日本人誠心誠意來道歉,并且提供機會讓老人的孫子去留學,說明他有悔改之心,可以接受。”
“歷史已經過去了60多年,我們不能永遠活在歷史的陰影里,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學好本領,提高警惕,保衛祖國今后的安全。”
“和平是當今一大世界主題,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要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幸福與和平。只要是有利于和平的我們都應該接受。”
“在世界鑄劍為犁的今天,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但我們更應該為了世界的和平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和平永鑄,讓世界充滿愛。”(學生動情地唱起了“讓世界充滿愛------”,其他同學不約而同跟著唱起來,接下來是經久不息的掌聲。)
``````
辯論會結束了,但雙方辯手似乎還言猶未了,還想繼續駁倒對方。從他們激烈的舌戰中,從他們義憤填膺的表情,從他們激動而漲紅的臉頰,我分明看到了他們都有一顆愛好和平的美好心靈,都有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在跳動。
評析:有些思維的靈感,有些情感的激發,學生單從書本上是得不到的,真正的素質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生活。有時,學生的激情、靈感必須經過一次實踐活動方能迸發出來,像這樣的辯論會,學生的收獲是很豐碩的,是多方面的,它比一堂單一的語文課、思想政治課要實在的多,它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這次辯論會,是在剛剛進行了“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綜合性學習后開展的,學生的思維如打開了閘門的洪水一樣噴泄而出,因為在實踐中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他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了這樣一次機會,當然要一吐為快了。
在辯論會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正體現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正在形成,在實際教學過程 中,我們應時時想到;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尊嚴、有思想的人,我們要以他們的發展為本,創設各種情境,搭建多種平臺,為學生開辟廣闊的空間,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去探尋、發展、創造,激活靈感,提高素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體驗,自由放飛自己的情感。
郵編:44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