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案
第一目,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這一目的邏輯結構是: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本目的重點是讓學生知道人能夠認識世界的原因,從而得出人能夠認識世界的結論。
第二目,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這一目的邏輯結構是: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本目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同動物不同,人能夠依靠意識指導對世界的改造。
第三目,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目的邏輯結構是: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尊重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求真務實,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反對夸大意識的能動作用,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反對無所作為。
在本課中,第一框主要講意識的本質,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更重要的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第二框分析論證人能夠認識世界,能夠通過意識指導對世界的改造,因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是這一課思想的最終落腳點,具有方法論意義,也成為這一課的重要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目標之一,是我們學好下一課的基礎。
2.本課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
第一框,意識的本質。這一框設計了三個目。
第一目,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這一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旨在說明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可以認識到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刺激感應、感覺和心理等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生物學前提。可以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二個探究活動,是有關高等動物復雜心理活動。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的動物的復雜心理活動,并且分析為什么這些動物的心理不能發展為人的意識。原因是意識的產生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這就是社會和勞動。意識是勞動的產物,是社會的產物。
第二目,意識是人腦的機能。這一目中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共有兩問。第一問旨在說明沒有一種高等動物的腦在復雜性上能夠超過人腦。第二問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認識到動物的腦在機能上永遠不可能達到人腦的水平。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產生意識活動的生理基礎。
第二個探究活動有兩問。第一問可以告訴學生,人和動物饑腸轆轆時見到食物都會分泌唾液,這是人和動物都有的本能。但緊接著第二問要求學生分析,為什么對人來說“望梅”可能“止渴”,“談虎”可能“色變”,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是因為人腦具有和動物大腦不同的地方,人腦有第二信號系統,而動物沒有,因此,人腦對外界的刺激就有一種精神性的反映。這些只要求學生作大致了解即可,不需要深究。
第三目,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這一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