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案
從人類意識的自然發生過程看,意識是物質普遍具有的反應特性長期演化的結果。意識并不是自然界從來就有的,但它卻在自然界有著自己深厚的基礎和前提。
3.怎樣理解人的意識形式的多樣性?
人的意識有心理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等多種層次,每一層次上的具體形式都是多種多樣的。概念、判斷、推理、欲望、動機、目的、想象、情緒、情感、靈感、意志、感覺、知覺、表象、理論、假說、計劃、信念、信仰、理想等,都是人類精神活動最經常、最普遍采用的具體形式。這些形式之間相互聯系、相互過渡和相互轉化,構成一個多水平、多層次、多向度、多功能的精神活動的系統。它們不是彼此分離、雜亂無章的,而是按照一定規律有機地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但它們之間的聯系和轉化,又表現出人的意識所特有的高度靈活性、主觀性和極大的自由。
4.人工智能及其發展有什么重大意義?
人工智能是指用機械或電子計算機來模擬和代替人腦的某些智能。它是人腦的延續和擴展。20世紀中葉,在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電子計算機、神經科學、腦科學、仿生學等的基礎上,出現電腦,人工智能技術有了重大突破。
人工智能及其發展的重大意義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社會生活方面,電腦的運用將人從簡單、復雜、機械的腦力勞動解放出來,使人有更多的能力投入到發現發明方面的腦力勞動上去。電腦的應用還會改變社會的經濟文化生活,并將影響人們的精神生活。電腦的應用方興未艾,其廣泛和深刻的社會影響還很難預料。
第二,在哲學上,電腦的應用證明了意識根源于物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在認識“沒有感覺的物質”與“同樣由原子、電子構成但卻有感覺的物質”之間的聯系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第三,電腦的應用也引發出一些新問題,如電腦能否超過人腦?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電腦不能全面代替和超過人腦,這是由人腦與電腦、意識與人工智能的本質區別決定的。
其一,兩者活動機制不同。人腦以人的生命機體活動為基礎,思維是復雜的精神活動;而電腦是物的裝置,其過程也是機械物理過程。
其二,意識有社會性,電腦沒有社會性。
其三,意識有能動性和創造性,電腦接受人的指令工作,沒有主動性、創造性。
其四,電腦思維是一個純粹的邏輯過程,而且是人事先給定的,人腦思維除自覺的邏輯過程外,還滲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靈感、直覺、頓悟等過程。
總之,人工智能的發展證明了辯證唯物主義意識論的科學性。 .
5.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
教材中提到關于信號系統的概念,這一概念主要是基于生物學意義上研究的概念,但在研究人的意識起源時必須向學生加以介紹。
條件反射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具體表現,引起條件反射的刺激為信號刺激。由信號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高級神經活動過程,巴甫洛夫稱之為信號活動,信號活動是大腦皮層的最基本、最一般性的活動。巴甫洛夫將一切信號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現實的具體事物信號(如以鈴聲作為食物的信號),稱為第一信號系統;另一類是抽象的語言文字信號,稱為第二信號系統。第一信號系統是直接作用于各種感官的具體刺激;第二信號系統的語言、文字,則是現實的概括和反映,是具有抽象意義的信號。在成人的全部生活經驗中,語詞和進入大腦皮層的所有刺激相結合,成為它們的信號,并代替它們,因而能引起和它們相聯系的一切反應,所以語言是第一信號的信號,故稱第二信號系統。如食物的形狀、顏色、氣味等都可以代表具體的食物信號而引起反射性唾液分泌。除了這些食物的具體形狀和特征可以作為食物的信號而引起反射性唾液分泌以外,人類還具有語言、文字來代表具體的食物信號,反射性地引起唾液的分泌,如一個人過去吃過酸杏,現在只要有人談論“酸杏”或寫一個“杏”字,也常會使他聯想到杏的外形、酸味,從而引起唾液的分泌。食物的形狀、氣味、顏色是代表食物的具體信號,即第一信號系統,而語言、文字是抽象的信號,即第二信號系統。人類不僅能形成第一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還能形成第二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