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案
這一探究活動引出魯迅說的一段話。引導學生了解,離開了客觀物質對象,就不會產生意識,就像人畫鬼,不管你如何想象,你筆下的鬼都逃不出你所見到的客觀世界中的人或物的模樣,你不可能畫一個你想象不出來的東西,即使是現在拍攝的一些科幻片,外星人的樣子大體也都是人的形狀,這說明人的意識的產生是不能離開客觀存在的,意識就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在人的頭腦中產生的觀念不管有多么荒唐、可笑,它們依然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離開了客觀對象,就不會有鬼神的觀念。
第二框,意識的作用。這一框設計了三個目。
第一目,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這一目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
這個探究活動引了馬克思的一段話。這段話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認識到,最蹩腳的建筑師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建筑師在反映客觀世界時,他們的活動總是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的,而蜜蜂造蜂房就是造蜂房,造來造去,它們的蜂房永遠是一種樣子。而人不同,他們會造出各種各樣的房子,他們的活動是有選擇的,通過建造房屋,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馬克思的這段話說明,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這一目的重點是讓學生明確意識具有能動性,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類能夠認識世界的根本原因。
第二目,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這一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旨在說明人能夠改造世界,能夠創造出客觀世界中原本沒有的東西。自然界可以演化出一座珠穆朗瑪峰,卻演化不出一臺電腦,而人卻可以制造出電腦。因為人有意識,人有思想,能形成觀念,思想和觀念等都是人對客觀存在的反映,科學家對于電腦的設計理念也是對客觀存在的創造性反映。第二問旨在說明意識可以指導人的實踐活動,人們通過實踐活動把頭腦中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在自然界中打下人的印記,世界的面貌正在人的雙手中發生著改變,地球的各個角落,到處留下了人的足跡,所有的這一切,都凝結著人類意識的痕跡,彰顯著一個人化的世界。
第二個探究活動引用天才作曲家貝多芬的感人事跡,說明人的意識能動性能夠強有力地影響一個人的生理活動,高昂的積極進取的精神能夠對人產生意想不到的激勵作用、。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這方面的體會。但是應該注意的是,我們承認意識的能動作用,承認人的精神對人產生的調節和控制作用,但不能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把精神看作是萬能的,就會陷入唯心主義。
第三目,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一目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是關于孩子踢球的故事,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認識到我們做事情必須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就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課堂討論。
第二個探究活動有兩問。第一問旨在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地區發展戰略的制定都必須根據自己地區的實際情況,自己地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實際。第二問是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這個地區的負責人,你會根據什么來制定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政策。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讓學生認識到必須遵循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是制定自己轄區的經濟發展策略的依據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