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維的奧妙 教案
討論:以“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行的”為題。包括精神狀態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精神狀態與發揮潛能的關系,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客觀規律的關系。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一) 教學提綱
框題一: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1)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
○意識產生的生物學前提。
(2) 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意識是勞動的產物。
○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1) 人腦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2) 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人和動物共有的第一信號系統。
○人所特有的第二信號系統。
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1) 產生意識的廠房和機器——人腦。
(2) 產生意識的原材料——客觀存在。
框題二:意識的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1)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1)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2) 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
○意識活動對生理過程又具有反作用。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2) 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的統一。
(3) 既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又反對消極保守、無所作為的思想。
(二) 結構分析及探究活動設計意圖
1.本課的邏輯結構
第四課闡述了世界的本質,了解了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這一課著重講解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最后落腳于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根據課程標準,第五課的內容設計為兩個框。
第一框,意識的本質。
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本框分為三個目。
第一目,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意識產生的生物學前提——意識是勞動的產物——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本目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物質不是意識的產物,意識卻是物質的最高產物。
第二目,意識是人腦的機能。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是人腦——意識活動的實現過程是人腦在第二信號系統基礎上對外界刺激的反射一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第三目,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這一目的邏輯順序是:意識生成的廠房和機器是人腦——意識生成的原材料是客觀存在。
第二框,意識的作用。此框設計了兩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