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
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整體處于統帥的決定地位,我們的一切活動都應該有全局觀念和整體觀念。在選擇方案時,要求人們從整體出發,在整體和部分的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中,綜合地考察對象,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以實現最優目標。人們常說的“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就是選擇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說明。
第三種情形是,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
1:古代有人在河邊看到一張捕魚的網,捕到的魚都是魚頭鉆到網絲眼中,于是它回家用一截截短繩結成許多個互不關聯的像網眼一樣大小的小繩圈,投入河中,結果一條魚也沒有捕到。
提問:單個網眼為什么捕不到魚,而一張大網則能捕到?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因為它不懂得捕魚的網雖然是一個個網眼組成,但是網中的網眼是相互制約的連接在一起的,因而使網的功能上具備了單個網眼所不具備的功能。這說明了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師:構成整體的部分單獨存在時,只具備自身的功能。當許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構成有機整體時,就會產生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這是整體與部分功能不同的第一種情形。那第二種情形又如何?(學生看書)
拿破侖回憶錄:2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3個法國士兵,100個法國士兵與100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300個法國士兵大多能戰勝300個馬木留克兵,而1000個法國士兵則可戰勝1500個馬木留克兵。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如此變化呢?(法國士兵紀律嚴明,能夠相互配合作戰,充分發揮整體的功能,所以法國士兵由敗到贏。說明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教師追問: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是整體和部分功能不同的第二種情形。那組織紀律渙散的,配合松懈的1500個馬木留克兵為什么會敗給法國士兵?這又說明 什么?
生: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
到發揮而使力量削弱,甚至抵消,使整體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師:剛才這位同學回答的很好,這就是整體和部分功能不同的第三種情形。
到這兒,我們一起學習了整體和部分功能不同的三種情形。有那位同學能夠就我們剛學的三種情形分別再舉一些事例來說明?
學生回答: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鬧鐘會報時,而分針不會。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我班學生的球技一般,但配合默契常勝其他球技較高的班級。中國足球隊能夠沖出亞洲,與主教練米盧精心安排最佳隊員陣容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一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教師歸納:很好,整體不僅在功能上與部分不同,而且在地位上也是不同的,整體處于統率和決定的地位,部分從屬于整體。因此,亞里士多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整體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但,他的這句話是否是符合一切情況的永恒真理呢?
“三個和尚沒水喝”、“三個和尚有水喝”。
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整體的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2)聯系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整 體 與 部 分
區別 ⑴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區別。在同一事物中,整體就是整體,部分就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