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復習學案
a被聯合國賦予新的內涵 b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c對當今文化建設有借鑒意義 d具有兩重性,精糟并存
2.培根認為,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本身價值的大小,更取決于它是否被傳播,以及傳播的深度和廣度。此話表明( )
a.知識的傳播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b. 任何知識文化都能推動社會進步
c.文化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文化的傳播 d.知識文化具有繼承性
3.吃餃子、貼對聯、賞花燈流轉,聽爆竹聲聲,觀龍獅賀歲,這就是典型的中國新年——春節。盡管它歷經幾千年,但每一個中國人都醉心于這個節日。由此可見( )①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②世界文化具有差異性的特點 ③文化交流應尊重文化差異 ④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我國為搶救和保護珍貴和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發布《關于申報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國已提交名錄項目多達1315項,其中501個推薦項目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貴實物云錦織機、高山木雕、仿宋針灸銅人以及傳統藝人的制瓷、染織、刺繡、泥塑、木偶等技藝展示也與百姓實現了近距離接觸。該活動( )
a.是為了展示中華民族的物質文明 b.有助于強化人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c.是為了讓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間藝術 d.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5.由于西方“強勢文化物種”的沖擊和影響,許多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也都面臨著生存危機。在這種形勢下,很多民族民間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品種正在逐漸消失,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受到了嚴重威脅和挑戰。這表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必須( )
a.限制文化產品貿易和文化傳播 b.發揮大眾媒體的文化傳播功能
c.拒絕一切外來文化 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6.XX年1月,中國科學院發布了用兩年時間調查完成的《中國姓氏統計》,這是我國第一部按照姓氏人口數量排序的“新百家姓”。中國的姓氏是最完整和富有內涵的,姓氏對中國現代社會的許多方面都是重要的。這是因為( )
a.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 b.文化塑造人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c.姓氏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傳承符號 d.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已基本消失
7.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人:倉頡創造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沉淀下來;李斯統一了漢字,讓文明可以流動起來;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讓文明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王選讓漢字告別紙與筆、鉛與火,讓中華漢字文化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這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