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教學設計
總結:我們黨的三代領導人正是堅持了從中國實際出發,做到主觀符合客觀,才能在正確的革命路線指引下,做到具體的歷史統一,指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請同學們看書第30頁最后一段至31頁第一自然段,討論歸納總結,“左”“右”傾機會主義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呢?如何理解呢?
具體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符合當地(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或事物)的實際。不同的國家、單位、事物是有差別的,人們的主觀認識要從具體“不同”之處的實際出發,主觀才能準確地符合客觀。
歷史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符合當時的實際,一個國家、單位、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情況,只有從隨時變化的情況出發,主觀才能準確地符合客觀,這就是主觀與客觀的歷史統一。
(3)從一般的哲學道理來看,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想問題”和“辦事情”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是人們按照一定的想法通過實踐去改變客觀事物的過程。
那么,從實際出發的哲學依據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活動要處理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跋雴栴}”是主觀意識反映客觀物質世界的過程!稗k事情”就是主觀意識反作用于客觀物質世界的過程。所以人們活動的過程就是客觀與主觀、物質和意識發生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不是意識。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最重要的是物質世界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同時人的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物質并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因此,人們要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須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如果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這一關系處理不當,就會導致錯誤。
“議一議”:從主觀方面看,人為什么會犯錯誤?(展示畫面“揠苗助長”,討論總結)
歸納:正確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是主觀符合客觀的,主觀和客觀的相統一;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是主觀和客觀相背離,主觀與客觀相脫節。可見,人們能否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從主觀因素來講,關鍵就在于能否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1.從實際出發的反面是從主觀出發,有兩種表現:
(1)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是從書本上個別詞句和結論出發。
(2)經驗主義是從狹隘的局部經驗出發。
(舉例講解,兩者的區別和共同毛病是不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2.客觀實際是多方面的,又是變化發展的。我們應如何做到從實際出發?
(1)要全面地、發展地、具體地認識實際。
(2)要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統一。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懂得了從實際出發的含義以及意義,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