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
第五框題一、課程標準:5.15 概述歐洲聯盟的誕生和發展,解析歐洲聯盟在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二、新課教學:(一)、歐盟的誕生和成長 課堂探究:1999年1月1日,歐盟15國中,除英國、丹麥、瑞典、希臘外,11個成員國決定統一歐洲貨幣,使用歐元。XX年,希臘加入歐元區。XX年1月1日,歐元現鈔在歐盟12國流通,歐元成為世界主要貨幣之一。歐元硬幣一面的設計是一樣的,另外一面的設計則反映出不同國家的民族特征。歐盟是當今世界最引人矚目的區域一體化組織。你對歐盟的產生、發展和作用了解多少?歐元問世后,世界為之震動。你怎樣看待歐元誕生的意義?1、誕生:(1)、歐洲一體化正式啟動的標志——1952年,西歐六國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2)、特點——成為當今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組織。 1952年,西歐六國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啟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到XX年5月1日,歐洲聯盟已經成為一支囊括東西歐25國、面積397.3萬平方千米、人口4.5 億、國內生產總值逾十萬億美元的強大力量,成為當今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組織。 相關鏈接:法國作家雨果說過:“遲早有一天,歐洲大陸的所有國家會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慘烈的歷史教訓促使許多歐洲人重新思考先哲們的思想,探討歐洲和平與發展的未來。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舒曼發表聲明,建議法德兩國建立煤鋼共同體。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邁出了歐洲一體化的步伐。2、成長歷程:(1)、歐洲共同體的建立(2)、經濟與貨幣聯盟的建立(3)、歐洲聯盟的成立(4)、歐盟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歐洲一體化進程,經歷了歐洲共同體的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的建立、從歐共體到歐洲聯盟、歐盟進一步擴大和深化等幾個發展階段。相關鏈接:歐洲共同體的建立。1952年7月,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7年3月,六國簽署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1967年7月,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主要機構合并,統稱歐洲共同體。1973年,歐共體第一次擴大,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 經濟與貨幣聯盟的建立。1969年,歐共體首腦會議決定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目的是實現歐洲貨幣制度的穩定和統一,協調成員國的經濟與貨幣政策。1979年建立了歐洲貸幣體系,促使成員國實施嚴格的經濟政策。1981年,歐共體第二次擴大,希臘加入。1986年,歐共體第三次擴大,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 從歐共體到歐洲聯盟。1991年12月歐共體首腦會議通過了《歐洲聯盟條約》,并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演化為歐洲聯盟(eu)。1995年歐盟第四次擴大。 歐盟進一步擴大和深化。XX年5月1日歐盟第五次、也是歐盟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有十國加入。經過兩年多的醞釀,歐盟各國領導人于XX年6月舉行的首腦會議通過首部《歐洲憲法條約》,并于10月29日得到歐盟25國領導人的簽署,該法案如經過25國議會批準,將正式生效。屆時,歐洲一體化將具備堅實的法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