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精選2篇)
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 篇1
課題: 第24課 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歐共體的成立、《羅馬條約》的內容、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歐盟的性質、歐洲一體化的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探究、利用圖表資料等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概括歐洲一體化的原因和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培養學生正確的發展觀,樹立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歐洲走向聯合的過程及影響難點: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 歐洲一體化中整體利益與各國出讓部分國家主權的關系
教具、資料:
多媒體課件
史料
圖片
視頻教 學 過 程
主導調控
主體活動導入新課哪一種貨幣使用的國家最多呢?(屏幕顯示歐元) 用歐元導入 xx年歐盟的50華誕之際,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到這片大陸,今天也讓我們通過歐盟揭開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神秘面紗,回顧昨天,了解今天,暢想一下歐洲,乃至世界的未來! 學習新課 什么是經濟一體化呢? 以知識卡片的形式闡述概念. 一背景 歐洲經濟一體化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呢?(板書背景) 看這組材料(屏幕顯示)是什么為歐洲一體化提供了可能? (板書共同的文化)有什么共同的思想文化?近代又共同經歷了文藝復興、啟蒙思想的洗禮。這為歐洲一體化提供了可能性。 我們來看下一組資料:(屏幕顯示)從這組材料中你看到了什么? 戰爭、死亡、仇恨和痛苦,( 板書戰爭的災難) 再看下組材料(屏幕顯示材料)美蘇爭霸,冷戰中卻加強對歐洲的控制,在歐洲陳兵對峙,(冷戰中的尷尬) 法德和解為歐洲的聯合奠定了基礎。 歐洲的一體化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二過程 1950年的5月9日,二戰后法國外長舒曼提出“把法國、德國的全部煤鋼生產置于一個其他歐洲國家都可參加的高級聯營機構的管制之下”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分析 啟發學生 學生分析 (屏幕顯示材料)提問:為什么要把煤鋼工業共同管理呢? “舒曼計劃” 得到了法、德、意、荷、比、盧幾個國家的支持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標志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開始。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步伐,1957年六國簽署了《羅馬條約》請看大屏幕:(屏幕顯示 ) 有人說《羅馬條約》是歐洲一體化的第一個里程碑甚至我們今天說歐盟50華誕也從這一年算起,為什么?《羅馬條約》簽定后到1992之前,歐洲一體化經歷了怎樣一個過程呢?我這里有一個表格并不完整,請大家參照教材為我補充一下。 1992年歐共體的12個成員國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請看大屏幕( 屏幕顯示《馬約》內容)大家發現歐洲一體化的什么趨勢? 歐盟是一個什么性質的組織呢?(屏幕顯示盟旗) 根據〈馬約〉歐盟成立后第一項任務就是什么? 用憨豆先生的故事導出歐元的啟動。 思考歐元誕生的意義? 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加深,歐盟也在忙著另一件事情?催@樣一幅漫畫,它反映了什么? (屏幕顯示護照、駕照、歐洲杯、電影節等圖片)
課前探究 一體化對世界的影響?小組展示探究成果 1對成員國 2對美國: 3對亞洲 課后探究 1、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 “歐洲合眾國”。你認為他的夢想會實現嗎?談談你的想法。 2、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沖擊下,你認為國家會消亡嗎?說明理由。 教師小結 用歐盟盟歌歡樂頌結課里程碑1 啟發學生 學生分析 學生思考歸納填充里程碑2 學生分析 里程碑3 顯示變化的地圖教師點評板書設計:背景:昨天 過程:今天 影響:明天 共同的文化 《羅馬條約》 …… 戰爭的災難 《馬約》 冷戰的尷尬
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 篇2
第24課 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
【課程標準】
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課標解讀】
把握歐共體出現的原因、過程、一體化的表現;把握歐盟的成立背景、過程、特點和影響。注意歐共體雖不是本部分的主體,但應注意作為背景知識全面把握。
【考試大綱】
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知識梳理】
一、背景
1.可能性:歐洲有著共同的 和 。
2.可能性:
、俳詠,各國 連綿不斷,給歐洲人民造成了無窮的災難和痛苦。“二戰”后歐洲傳統的地位一落千丈,都淪為二、三流國家。
、诿、蘇以歐洲為戰場的“冷戰”更使歐洲人民意識到再也不能發生歐洲人打歐洲人的戰爭了。
二、過程
1.建立(1952--1967):歐洲共同體
。1)經過:
、1951年,歐洲一體化先驅讓.莫內和法國外長舒曼首先提出建立 ,1952年正式成立,標志著歐洲一體化的開始。
、1967年, 、 和 三個共同體正式合并為歐洲共同體
。2)結果:歐共體經濟走向一體化
①1968年, 建立,成員國之間逐步取消了各種關稅,實現了貿易自由化,對外建立起共同的關稅率。
、1968年,歐共體 基本得到實施,極大地推動了成員國農業的發展,為歐共體實施更多共同政策提供了寶貴經驗。
、1985年,歐共體提出建立 ,實行人員、商品、資本、勞務的自由流通。1993年,正式開始運作。
2.深化(1967--1993):歐盟成立
。1)背景:歐共體的建立和發展。
(2)進程:
、1991年,歐共體成員國簽訂了《 》,將歐共體改名為 。
、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這是一個具有 性質的組織,歐洲一體化的內容從最初的經濟合作擴大到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
③1995年,歐盟決定將歐洲單一貨幣定名為 , 年1月1日正式啟用。從而使歐洲一體化成為 的進程。
3.擴大(1993—今):成員國增加
隨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歐盟經過幾次擴大,成員國不斷增加,到xx年已達 個。
三、意義
1.歐洲一體化符合 和 的利益。促進了歐盟各國的發展。
2.歐洲一體化反映了20世紀下半期經濟區域化的趨勢,它改變了 ,極大地提高了歐洲在國際上的地位。
3.歐元的誕生是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有利于整個歐洲經濟穩定的發展。
【知識拓展】
1.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及世界經濟關系格局呈現的特點、趨勢產生的原因和趨勢之間的關系
。1)趨勢: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特點: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產力大大提高。
。3)關系:
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②經濟區域集團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經驗和條件,并加強了全球經濟的依賴關系;③經濟區域集團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礙了經濟全球化;④總之,兩者之間主要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并行發展。
2.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
第一,漸入“黃金時代”的歐洲人民從慘痛的歷史教訓與嚴酷現實中不約而同地得出這樣的結論:為了使歐洲擺脫血腥沖突的威脅,緩和民族仇恨,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必須重新組織歐洲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生活。
第二,二戰后,美國、蘇聯勢力在歐洲的影響急劇擴大,歐洲各國的政治和經濟地位下降,只有聯合,才能重新樹立歐洲的新形象。
第三,隨著科技和生產的發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而西歐地區國家林立,存在著國內市場狹小和生產資源短缺的問題,只有走向聯合,才能做到優勢互補,才能有利于各國的共同發展。
第四,歐洲有著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
【走進高考】
例1. (08北京卷,2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西歐國家之間維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①經濟一體化發展②政治聯合加強③法德實現和平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a。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戰結束后,西歐國家在面對美蘇爭霸所帶來的威脅,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不受美蘇爭霸所帶來的影響,加強了聯合。維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但不可能消除西歐國家間的民族分歧和矛盾,所以④表述錯誤,應排除。
例2.(xx年廣東文基,35)二戰后歐洲一體化的政治目的是①對付蘇聯威脅②壓制殖民地獨立運動③抵消美國優勢④準備武裝解放東歐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考查基礎知識,二戰后歐洲一體化的政治目的是對付蘇聯的威脅和抵消美國的優勢。②④的說法明顯錯誤。
例3.(xx年廣東單科,23)196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聽到法國首先成功試驗原子彈的消息后高呼:“法國萬歲!從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強大了,更加驕傲了!蹦軌蚝瓦@一情景聯系起來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級格局最終形成 b.西歐國家的復興和兩級格局的削弱
c.歐共體形成和經濟全球化加強 d.西歐國家的衰落和美國霸權的穩固
解析:b。1960年代,西歐國家復興,法國擁有原子彈,增強與美蘇抗衡的實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發生變化。這對原來的兩極格局是一個沖擊。
例4.(xx年上海卷)歐元是當前歐洲許多國家的新貨幣。它的發行與流通,標志著歐洲在經濟一體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4分)
問題:
。1)歐元的發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即
。其前身是在西歐“共同市場”基
礎上建立的 。
。2)簡述歐洲一體化的內容及其演進趨勢。
(3)這個組織的形成和發展對歐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義?
參考答案(1)歐洲聯盟(或歐盟);歐洲共同體(或歐共體)
。2)內容:關稅同盟.共同農業政策.統一大市場.貨幣一體化.經濟政治雙重實體。趨勢:從規模上看,不斷擴大,從最初的6國發展到現在的25國;從內容上看,從最初的經濟合作擴大到政治.經濟.軍事一體化。
。3)促進歐洲經濟發展,加強它對國際事務的影響,推動國際格局的多極化。
【課時訓練】
一、單選題
1.一些國家之間建立起較為穩定的經濟聯系,組成區域性經濟集團,主要是因為
a.各國經濟發展水平趨于一致 b.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
c.各國逐漸消除意識形態的差異 d.各國政治經濟利益趨于一致
2.下列哪一件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a.1957年《羅馬條約》的簽訂 b.1965年《布魯塞爾條約》的簽訂
c.歐洲聯盟的成立 d.1992年《歐洲聯盟條約》的簽署
3.歐盟總部設在
a.巴黎 b.倫敦 c.布魯塞爾 d.羅馬
4.看下圖,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歐元的英文名是euro
b.歐元的設計特點是多門窗、走廊和橋梁的圖案
c.其象征意義是歐盟成員國開放、團結與協作的精神
d.歐元的啟用是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推動了世界一體化進程。
5.下列關于歐共體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是區域性的經濟集團 b.是區域性的政治.經濟集團
c.有效的遏制了一些大國對本地區的經濟滲透 d.有利于增進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
6.歐洲聯盟是
a.歐洲地區非政府的國際組織 b.歐洲地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
c.世界最大的政府間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d.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7.目前,不少歐洲人的觀念從“我是法國人”或“我是德國人”變為“我是歐洲人”。從根本上看,這一變化反映了歐洲
a.貨幣一體化 b.國家一體化 c.經濟一體化 d.軍隊一體化
1988年5月3日凌晨,歐盟特別首腦會議宣布:“1999年1月1日,歐元成為貨幣,各金融市場以歐元進行結算!瓁x年7月1日,歐元取代各國貨幣成為統一貨幣!备鶕嚓P知識回答以下8--10題
8.上述現象的出現,表明①經濟區域化進一步發展②歐盟各國的政治聯系進一步加強③歐洲一體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強④西歐經濟一體化已經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9.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現象得以出現的根源在
a.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 b.經濟區域化的進一步發展
c.知識經濟的發展 d.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形成
10.歐元的啟動對這一地區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a.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增長 b.加強了各國之間的政治合作
c.有效的保護了區域經濟的獨立發展 d.促進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
11.(上海歷史,13)右側是一幅政治漫畫,畫中的法國人和德國人正在討論,最后達成的共識是
a.我們太小,實在無奈
b.他們相爭,我們得利
c.趕快聯合,求得生存
d.各奔東西,爭取自保
12.(上海歷史,32)右下圖為歐盟駐華使團設計的一張題為“祝歐盟生日快樂”的賀卡。這一設計的寓
意是
a.今年正逢歐盟成立50周年大慶
b.招財進寶是民間祈福的一種習俗
c.用中國民俗表達對歐盟繁榮的期盼
d.歐盟的生日恰好是中國農歷金豬年
13.讀上面《歐洲共同體》圖,哪兩個國家關系的
和解為歐洲一體化創造了條件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4.下列有關歐洲共同體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與發展而成立的
b.是美蘇“冷戰”的直接產物
c.推動了歐洲的政治一體化進程
d.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發生變化
15.xx年在對歐洲聯盟憲法的公決中,法國、荷蘭公民先后說了“不”,這表明
a.歐洲一體化進程由此停止 b.歐洲只能實現經濟一體化
c.歐洲一體化進程復雜曲折 d.歐洲缺乏應有的協調機制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種種所占比重(%)
材料二 1950—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年增長率(%)
材料三 1957年西歐六國簽署了《羅馬條約》,它的基本內容是共同市場和共同的經濟政策形成,核心是關稅同盟和共同的農業政策。……
1992年,歐共體成員國正式簽訂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大大擴大了一體化范圍,確
立了分階段實現歐洲經濟和貨幣一體化的目標、任務和步驟:……同時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
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與內政事務的合作!
1995年歐盟成員國增至15個,xx年,又同意接受匈牙利等10個中歐國家入盟。
——關紹紀、陳慶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綱要》
回答:
(1)通過材料一分析,與二戰前相比,戰后西歐和美國在經濟實力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這一變化的原因。這一變化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8分)
。2)根據材料二分析20世紀50—70年代,西歐和美國的經濟發展態勢發生了怎樣變化?
導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4分)
。3)根據材料三分析《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與《羅馬條約》相比內容上發生了什么變化?
歐洲一體化進程有什么歷史意義?(4分)
(4)通過以上美國、歐洲實力的變化對你有哪些啟示?(4分)
17.對歐盟未來經濟發展前景,歐洲人中有不同看法。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歐盟成立后,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xx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xx年的近10萬億美元。
國際在線xx年05月30日
材料二 在日前上海歐洲學會舉辦的“世界經濟現狀、前景與挑戰”研討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德國漢堡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勒教授發表了專題演講,認為世界經濟發展已進入不確定時代,東亞經濟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獨立增長中心。------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xx年后世界經濟已進入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指出,西歐經濟的增長率仍將低于美國,這是因為歐美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關系。過去對西歐統一會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期望值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歐元啟動后歐元區的出口也沒有達到預期的增長。德國的結構改革比較遲緩,影響了歐洲經濟的表現。歐盟東擴對歐洲經濟影響不會很大,因為歐盟與東歐早有協議,東歐產品可以進入歐盟國家市場,所以東歐國家入盟后較之以前幾乎沒有差別,區別只在于它們是法律上的歐盟成員還是事實上的歐盟成員。
《國際金融報》(xx年10月30日第四版)
回答:
。1)上述兩則材料中,持樂觀和懷疑態度者各自的觀點和理由是什么?請依據材料扼要闡述。
(2)請依據有關史實談談你對歐盟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的看法。
第24課 歐洲的經濟區域一體化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 5 bccdb 6―10 bccba 11—15 ccabc
二、非選擇題
16 . (20分)答案要點:
(1)(8分)
變化:戰后初期西歐各國經濟嚴重削弱,美國經濟居世界壟斷地位;(或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或西歐各國實力嚴重下降,美國經濟實力大大膨脹)(2分)
原因:二戰中西歐各國經濟遭到巨大損失;二戰后西歐各國失去廣大殖民地;美國的經濟在戰爭中未受到破壞,并利用戰爭大發橫財: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發展新興工業。(4分)
影響:二戰后,西歐各國普遍衰落,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或美國確立了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在美蘇勢力均勢的基礎之上,形成了雅爾塔體系,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關系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取代。(2分)
(2)(4分)
變化:美國經濟發展速度下降,除英國外西歐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超過美國。(2分)變化:西歐開始沖擊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或沖擊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上三足鼎立的一足。(2分)
(3)(4分)
變化:從經濟上的合作擴大到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合作。(2分)
意義:促進歐洲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多極化的形成;使歐洲的地位和實力進一步提高和增強,促進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2分)
(4)(4分)
和平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注意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加強區域性經濟合作與交流。(4分)(注:答案只要符合史實、題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7. (1)①樂觀者。態度:歐盟成立后,經濟快速發展。理由:經濟增速、人均產值和經濟總量都有很大提升。②懷疑者。態度:xx年后世界經濟已進入一個不確定的時代,對歐盟未來經濟發展前景不能抱有大的幻想。理由:西歐經濟的增長率仍將低于美國;歐元區的出口增長沒有達到預期;歐盟東擴不會給歐洲帶來較大的市場。
(2)提示:學生只要答出下列其中的一種觀點就夠了。且答案不僅限于此,學生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贅酚^。歐洲走上聯合之路是歷史與現實的必然。歐盟的建立,極大地提升了歐洲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地位成為與美、日并立的世界經濟三強之一。歐元啟動必將有利于歐元區國家和歐盟的經濟發展。一時的發展受挫是正,F象,不必過分悲觀。②懷疑。歐洲歷史上曾經有過拿破侖、希特勒的短暫“統一”,但從未有什么大的成就。20世紀歐洲的聯合,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各國間的分歧和矛盾。對歐盟抱過高的期望是不切實際的。從國際經濟界統計的數據即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