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隋朝(精選2篇)
短暫的隋朝 篇1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隋的建立和統一;興建兩都和開鑿大運河;隋煬帝的暴政和隋的滅亡。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對隋統一原因的分析,認識魏晉南北朝的割據分裂孕育著統一,以此培養學生聯系地發展地看待歷史的能力。
2.通過分析隋朝的建設,引導學生認識隋朝的經濟發展和國力強盛,是建立在廣大人民辛勤勞動之上,以此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隋煬帝的暴政和隋朝的滅亡,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階級觀點分析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長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開創了隋朝的繁榮局面,為唐的統一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隋末農民戰爭推翻隋朝的殘暴統治,充分顯示出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隋統一的原因,隋的建設,
教學難點:隋國力強,為什么很快滅亡?
教學過程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1.隋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即隋文帝,改國號隋,年號開皇,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⑴原因
①魏晉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統一條件成熟。
②北方農業的恢復與發展,為隋的統一奠定了經濟基礎。
③隋文帝加強軍隊建設,做好了渡江作戰的準備。
④陳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敗,軍隊紀律松弛,不堪一擊。
⑵589年,隋文帝派楊廣率軍攻入建康滅陳,統一南北。
⑶影響
結束了南北長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安定和社會的發展。
二、興建兩都和開鑿大運河
1.興建兩都
①隋初,隋文帝令著名建筑師宇文愷主持營建大興城。
②隋煬帝時,又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城。
③兩都宏偉壯麗,是當時世界上聞名的大都市
2.開通運河
①隋煬帝于6xx年至6xx年,開通了通濟渠、邗溝、永濟渠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貫
通南北的大運河。
②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了連結江淮的運河——邗溝。
③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琢郡,南達余杭,是當時世界上最早、最長的大運河。
④大運河的開鑿對鞏固統一和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以及運河沿岸的城市發展,起
了重要作用。
三、隋朝的滅亡
1.滅亡的原因
⑴煬帝的暴政:
①濫用民力;重役年年有,丁男不足,征調婦女服役。
②征伐高麗;三次對高麗的戰爭,士兵死亡大半。
③奢侈腐化;修建豪華宮殿,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征集各地奇花異石。
④嚴刑酷法:凡反抗朝廷者,皆斬。
⑵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2.滅亡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四、隋朝的歷史地位
1.隋朝結束了國家的長期分裂,實現了南北統一;
2.隋朝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開啟了中國中世紀的盛世局面;
3.大運河的開通,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隋朝創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對唐朝和后世的中國以至東亞,都有深遠的影響。
短暫的隋朝 篇2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隋的建立和統一;隋統一的原因及意義;隋朝重要的建設項目:興建兩都,廣設倉庫,開通運河,修筑馳道;隋煬帝的暴政;隋末農民起義和隋的滅亡。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對隋統一原因的分析,讓學生明白魏晉南北朝雖然處于分裂狀態,但已孕育著統一的條件和因素,隋的統一就是客觀條件和統一因素作用的結果,以此培養學生聯系地發展地看待歷史的能力。
2.通過分析隋朝各項建設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認識隋朝經濟發展、國力強盛,是建立在廣大人民辛勤勞動之上的,以此培養學生透過歷史現象探求歷史本質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隋煬帝的暴政和隋朝的滅亡,培養學生運用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階級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長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它不僅開創了隋朝的繁榮局面,而且為唐的統一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隋朝既是一個繼往開來的朝代,又是我國歷史上極為短暫的朝代。隋朝速亡,如秦朝一樣是由于暴政。隋末農民戰爭一舉推翻了隋朝的殘暴統治,充分顯示出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巨大作用。
教學要點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1.隋的建立
2.隋統一的原因和影響
二、隋朝的建設
1.興建兩都
2.廣設倉庫
3.開通運河
4.修筑馳道
三、隋煬帝暴政和隋的滅亡
1.煬帝的暴政:濫用民力;征伐高麗;奢侈腐化;嚴刑峻法
2.隋的滅亡
①隋末農民起義的爆發
②隋的滅亡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隋統一的原因,隋的建設。
本節難點:隋國力強,為什么很快滅亡?
課時和教具 一課時,隋朝疆域圖
教學過程
一、引言分析
本章引言包含四層意思:
第一層,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來看,同一時期西歐和亞洲的歷史特征有明顯不同:西歐處于中世紀的黑暗時期,亞洲則是生機勃勃。由此看出,亞洲歷史的發展在當時處于世界先進行列。
第二層,亞洲的生機勃勃具體表現在兩個國家,一是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二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隋、唐王朝。還應該強調,阿拉伯帝國在世界歷史上主要為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橋梁作用,使東方文明源源不斷傳入西方,推動了西方歷史的進步。
第三層,從政治、經濟、民族、對外交往、文化和社會生活方面,揭示隋、唐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四層,進一步指出隋、唐在歷史上對亞洲,尤其對東亞國家的深遠影響,由此說明當時的中國對世界歷史的深遠影響和巨大貢獻。
二、隋的建立和統一
1.隋的建立,從隋代周講起。原因:楊堅之父楊忠是北周開國功臣,楊堅本人掌握北周的軍政大權,為奪取帝位創造了條件。隋的統一。建議教師通過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的朝代更替表,形象地說明這段歷史是一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過程:隋的建立和統一。
2.隋統一的原因,
從四個方面分析:(1)聯系所學魏晉南北朝內容,說明分裂時期孕育著統一的條件和因素:從人民愿望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人民飽受戰爭之苦,迫切要求統一;從社會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對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緩和并趨于消失;從南北方經濟狀況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復經濟的措施,江南也因為大批北方農民南遷等因素,經濟得到開發,這些都為隋統一提供了物質基礎。(2)隋文帝即位后,“勤勞思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別是加強軍隊建設,為滅陳做了充分準備,這是統一的重要條件之一。(3)隋朝的強大與此時南方陳朝的腐朽形成明顯對比,隋滅陳是歷史的必然。
3.統一的意義。請學生回答隋朝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隋的統一結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發展,并為隋的建設提供了必要前提條件。隋的繁榮正是以國家統一為前提條件的。
三、隋朝的建設
1.興建兩都。教材說明兩都是隋文帝時修建的大興城和隋煬帝時營建的東京洛陽。教師要說明三點:(1)兩都的興建是隋朝在具備了雄厚的經濟力量的前提下,以此來從事營建工作的。(2)大興城的興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志,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它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后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影響,堪稱“世界第一城”。而東京洛陽不僅成為當時的政治中心,更是經濟的重心。尤其是運河開通后,洛陽成為兩段運河的銜接點,成為南北經濟交流和物資集中的樞紐。
(3)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歷史名城──唐代長安和洛陽,實際營建的朝代在隋而不在唐。
2.廣設倉庫。那時,倉庫糧食儲量之大,令人驚嘆。這反映了在人民的辛勤勞動下,隋朝農業生產發展較快,封建經濟日益發達,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統治階級剝削農民的見證。
3.開通運河。講清以下問題:(1)首先了解開通運河的時間。(2)看圖認識運河的起止地點及中心,并且掌握運河由哪幾段組成。(3)啟發學生思考“運河為什么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a.運河南起余杭,中經洛陽,北到涿郡,貫通南北,因此有利于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b.運河各水路交匯處商業日益繁榮,成為繁盛的都會,也是物資和人文薈萃的地方。c.運河對后世乃至今天都發揮著重大作用。
4.修筑馳道。講清下列三個問題:(1)首先看圖了解隋煬帝時修筑的兩條重要馳道。(2)隋煬帝雖為巡游而修馳道,但客觀上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狀況。(3)修整道路,交通便利,促使沿途經濟繁榮,而繁榮的經濟又促使交通的發展,彼此互為影響,相得益彰。
啟發學生思考:“隋朝的建設項目所產生的影響對你有什么啟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闡述:(1)這些建設項目無疑鞏固了統一,繁榮了經濟。(2)隋朝統治者進行的發展經濟的建設,是通過壓榨人民的方式進行的,所以在經濟發展繁榮之際,階級矛盾也日趨激烈了。
四、隋煬帝的暴政和隋的滅亡
建議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先啟發學生討論“隋煬帝暴政最突出的表現是什么?”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指出最突出的表現在于:隋煬帝對內大興土木,對外窮兵黷武,繁重的無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大量的勞動力用于非生產上,導致勞動力空前缺乏,嚴重破壞了農業生產,其結果必然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農民起義的爆發。
關于“隋的滅亡”,教師應講清:1.隋末農民起義是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由局部到全國,最終形成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2.6xx年,山東長白山農民首先舉起大旗,揭開了全國農民起義的序幕,各地紛紛響應。封建史籍所謂“群盜蜂起,不可勝數”,說明農民起義的烽火已遍地燃燒。3.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是當時最強大的一支農民軍隊伍,在中原消滅了大量隋軍,切斷江都與洛陽的聯系,隋煬帝被困于江都,不能控制全國,給隋朝以沉重打擊。以瓦崗軍為中堅,加上全國各地起義軍的配合,隋朝的滅亡已不可避免。4.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隋朝滅亡。歷時三十八年的隋朝統治到此便告結束了。
小結:隋的建立和實現全國統一,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隋建立后采取的各項措施,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至于隋的短暫,其根源在于隋的暴政,這為歷代統治者,特別是唐朝的統治者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教訓。
作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