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精選2篇)
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 篇1
歷史:5.8《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教案(1)(舊人教版 高三)
[基礎知識]三大發明完成 建筑技術提高 沈括《夢溪筆談》 元歷法與郭守敬 理學 教育與史學成就 書院興盛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宋詞 李煜 蘇軾 柳永 辛棄疾 李清照 陸游 市民文學 元曲與關漢卿
[基本理論]
1. 指出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2. 指出這一時期我國科技成就為世界領先,培養學生致力科技文化振興中華的情操;
3. 介紹古代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學習中分別創造。
[能力培養]
1. 文化的發展是以經濟政治的發展為前提的,通過分析文化繁榮的原因,促使學生理解上述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 通過講述各項科技成就對世界文明史的影響,培養學生中外史對比的能力和意識;
3. 討論分析這一時期文化的時代特征,提高學生概括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理學;文化繁榮的原因及其特點、歷史地位。
[教具教法]資料,圖片,學生結合語文課準備的資料,講述,評價,討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由同學概述宋元文化繁榮的原因,教師歸納。
一是兩宋時期的經濟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起來的,南方超過了北方,是中國封建經濟的最高階段,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經濟的高度發展是文化繁榮的前提;二是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使中原和南方相對安定;三是少數民族政權對立,民族融合加強,各地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文化進步;四是我國先進文化傳播世界各地,我國同時地吸收了外來文化,豐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這一時期的文化繁榮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的。
一.科學技術。
1.三大發明完成和發展。
(1) 活字印刷術。11世紀,平民畢升,泥活字。東傳至朝鮮、日本,西傳至歐洲、埃及,較歐洲早4xx年。
(2) 指南針。宋時在航海中普遍使用。13世紀傳至阿拉伯與歐洲各國。對世界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科技條件。
(3) 火藥。唐末用于軍事。北宋在東京設立專門機構,制造火藥與火器。南宋時出現“突火槍”。“管形火器”開創人類作戰史新階段。13世紀中期傳至阿拉伯,后傳入歐洲。金制造火器較發達,曾以此擊敗蒙古進攻。
2.建筑。
(1) 李誡《營造法式》。北宋末年。對建筑材料、樣式、結構有記載和精致的樣圖。是我國建筑史上的杰作。
(2) 遼代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古代木結構建筑著名。
(3) 金代建造盧溝橋。
(4) 元大都。有排水系統。
3.沈括《夢溪筆談》。總結古代尤其是北宋科技成就,為英國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4. 歷法。
(1) 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
(2) 郭守敬創制簡儀和高表等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天文測量工作。
(3) 郭守敬編定《授時歷》,一年周期與今公歷基本相同,早今公歷3xx年。
二.理學: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學。南宋朱熹為集大成者。理為宇宙萬物之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將天理與人欲對立,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維護封建等級秩序。
[資料]朱熹。徽州騖源人,寓居福建。與程頤程顥合稱“程朱理學”。另稍前有周敦頤,曾有《愛蓮說》一文著名并相傳。朱子重建和主持白鹿洞書院,從事教育五十余年。主張抵抗,為權臣排擠。留有《四書章句集注》與《朱子語類》等。后為權臣害,先誣蔑朱子之道學為偽學,后誣蔑朱子霸占友人死后財產和引誘兩個小尼姑作妾,使朱子罷而去。
三.書院興起。北宋興起,南宋大盛。著名者有岳麓書院和白鹿洞書院等。以封建倫理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鼓勵討論,辯難和自講心得,風氣活躍。
[資料]五大書院。
四.《資治通鑒》。司馬光主持編寫。略。
五.文學。
1.詞。
(1) 李煜。五代時南唐后主。有很高文學價值。
[資料]
(2) 宋詞繁榮的條件。一是經濟有一定發展,商業和城市繁榮,市民階層壯大,人民思想感情更加豐富,不能以韻律嚴格的詩來表達。二是宋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尖銳,一些作家以新形式抒發感情。
(3) 蘇軾。北宋文學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資料]
(4) 柳永。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資料]
(5) 李清照。兩宋之交,婉約派代表人物。
[資料]
(6) 辛棄疾。南宋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資料]
(7) 陸游。南宋人,詩詞均佳,豪放與婉約兼而有之。
[資料]
(8)
2.話本。市民文學的典型代表。由城市藝人口頭講述,記錄整理,在流傳中不斷補充,情節完整,語言生動,藝術成就高。
3.元曲。
(1) 元雜劇與散曲的合稱。將音樂、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爐,形成獨具民族風格的舞臺藝術形式,并產生韻文與散文組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散曲包括小令與套曲,是當時北方的流行歌曲。
(2) 關漢卿。代表作為《竇娥冤》。
[資料]蒙古人不重科舉,滅金后只舉行過一次科舉,此后80余年廢科舉。社會上許多讀書人將科舉作為唯一目標,不免失落。且元工商業發展畸形,王公貴族與官僚聚居城市,為元劇流行提供土壤。此時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戴上臭老九的帽子。他們不得不踏入此間,尋得一席之地。關漢卿,北京人,長期創作戲劇,被稱“梨園領袖”。《竇》劇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1958年關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另有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等。另有王實甫的《西廂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六.繪畫藝術。代表作品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另宋徽宗趙佶的繪畫作品也很出名。
[課堂小結]
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 篇2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科學技術;理學;教育;文學。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分析這一時期文化高度繁榮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我國三大發明的傳播是歐洲資本主義到來的必要前提,通過聯系世界近代史的有關內容,培養學生的橫向思維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說明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大大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過說明這一時期我國科學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刻苦學習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三大發明、沈括和郭守敬、宋詞、元曲。
教學難點:①基本概念:理學、元雜劇、散曲。
②五代遼宋夏金元文化繁榮的原因及其特點、地位。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文化繁榮的原因?
回答:
①在“隋唐盛世”基礎上繼續發展,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經濟的高度發展是科技文化發展的重要前提,為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
②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加強中央集權,使中原和南方出現相對安定的局面。
③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民族融合加強,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④對外交往有了重大發展,一方面我國先進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國吸收外來文化,豐富了本民族文化。
⑤各族人民善于繼承和發展隋唐的文化成果。
講授新課
一、科學技術
1.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三大發明
⑴印刷術
① 11世紀中期,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②活字印刷術發明以后,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向西傳到埃及和歐洲。
③ 歐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畢升晚了四個多世紀。
④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經,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⑵指南針
①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
②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
③指南針對世界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也為歐洲航海家發現美
洲和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⑶火藥
①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②北宋政府在東京設立專門機構,制造火藥和火器。
③南宋時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③火藥和火藥武器在13世紀中期傳入阿拉伯,后來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⑤金的火器制造較發達,金軍曾用火藥武器打退蒙古軍的進攻,取得局部勝利。
2.建筑技術的提高
⑴北宋末年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⑵遼代河北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筑。
⑶金代建造的盧溝橋,以其堅固實用、美麗壯觀而聞名中外。
⑷元大都建筑宏偉,城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
3.科學家沈括和《夢溪筆談》
⑴沈括的突出貢獻是在天文學方面創制了“十二氣歷”,有利于農事安排。
⑵沈括的《夢溪筆談》,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⑶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
學史的里程碑”。
4.元代的歷法和天文學家郭守敬
⑴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
⑵郭守敬的貢獻:
①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天文觀測儀器;
②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
③主持編定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早3xx年。
二、理學
1.理學是宋代的哲學思想,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
2.南宋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
⑴他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
材料,是第二性的。
⑵他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認為人欲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⑶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⑷他的學說還被介紹到日本。
三、文學
㈠宋詞
1.五代杰出詞人李煜
⑴五代、遼、宋、復、金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詞”。
⑵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時期最杰出的詞人。他的詞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2.宋詞繁榮的原因
⑴由于宋代的封建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①商業和城市繁榮;
②市民隊伍的擴大;
③只用韻律極嚴的詩歌已不能充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于是詞廣為流行。
⑵宋代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使得一些作家采用詞來反映廣闊的社會生
活,表達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豪放派詞人蘇軾和辛棄疾
⑴蘇軾
①北宋文學家蘇軾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
②蘇軾是宋詞中豪放派的創始者和主要代表,對后世影響很大。
③蘇軾的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⑵辛棄疾
①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很高水平。
②他的作品經常流露出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痛,散發著濃厚的時代氣息;
③他的代表作有《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4.婉約派詞人柳永和李清照
⑴柳永
①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有《雨霖鈴》等。
②柳永的詞作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因此流傳很廣。
⑵李清照
①李清照是生活在兩宋之交的杰出女詞人。
②李清照的詞,屬于婉約派,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明白如話,生活氣息很濃。
③李清照因金軍南下流落南方,她的作品滲透了憂傷和懷念故土的感情。
5.陸游的詩詞
①陸游的詞與辛棄疾相似,表達了堅決抗金、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主義思想。
②陸游的詞不乏感慨國事的豪放之作,充滿了國恥未雪、壯志難酬的悲憤激情。
③陸游也有一些婉麗飄逸的詞作,他的名作《釵頭鳳》,寫得纏綿悱惻,一往情深。
④陸游臨終時寫的《示兒》詩,突出地反映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急切情懷。
6.話本
①話本是宋代新興的一種世俗文學,適應了城市的發展需要。
②話本先是由城市藝人口頭講述傳授,后經記錄整理而成,對后世的小說和戲劇很有
影響。
㈡元曲
1.元曲
⑴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并稱。
⑵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
①元雜劇把音樂、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爐,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綜
合性舞臺藝術,并且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組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②散曲是當時北方地區的流行歌曲。
2.關漢卿的創作
關漢卿是元代劇作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