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
歷史:5.8《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教案(1)(舊人教版 高三)
[基礎知識]三大發明完成 建筑技術提高 沈括《夢溪筆談》 元歷法與郭守敬 理學 教育與史學成就 書院興盛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宋詞 李煜 蘇軾 柳永 辛棄疾 李清照 陸游 市民文學 元曲與關漢卿
[基本理論]
1. 指出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2. 指出這一時期我國科技成就為世界領先,培養學生致力科技文化振興中華的情操;
3. 介紹古代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學習中分別創造。
[能力培養]
1. 文化的發展是以經濟政治的發展為前提的,通過分析文化繁榮的原因,促使學生理解上述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 通過講述各項科技成就對世界文明史的影響,培養學生中外史對比的能力和意識;
3. 討論分析這一時期文化的時代特征,提高學生概括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理學;文化繁榮的原因及其特點、歷史地位。
[教具教法]資料,圖片,學生結合語文課準備的資料,講述,評價,討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由同學概述宋元文化繁榮的原因,教師歸納。
一是兩宋時期的經濟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起來的,南方超過了北方,是中國封建經濟的最高階段,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經濟的高度發展是文化繁榮的前提;二是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使中原和南方相對安定;三是少數民族政權對立,民族融合加強,各地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文化進步;四是我國先進文化傳播世界各地,我國同時地吸收了外來文化,豐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這一時期的文化繁榮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的。
一.科學技術。
1.三大發明完成和發展。
(1) 活字印刷術。11世紀,平民畢升,泥活字。東傳至朝鮮、日本,西傳至歐洲、埃及,較歐洲早4xx年。
(2) 指南針。宋時在航海中普遍使用。13世紀傳至阿拉伯與歐洲各國。對世界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科技條件。
(3) 火藥。唐末用于軍事。北宋在東京設立專門機構,制造火藥與火器。南宋時出現“突火槍”。“管形火器”開創人類作戰史新階段。13世紀中期傳至阿拉伯,后傳入歐洲。金制造火器較發達,曾以此擊敗蒙古進攻。
2.建筑。
(1) 李誡《營造法式》。北宋末年。對建筑材料、樣式、結構有記載和精致的樣圖。是我國建筑史上的杰作。
(2) 遼代薊縣獨樂寺、山西應縣木塔。古代木結構建筑著名。
(3) 金代建造盧溝橋。
(4) 元大都。有排水系統。
3.沈括《夢溪筆談》。總結古代尤其是北宋科技成就,為英國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4. 歷法。
(1) 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
(2) 郭守敬創制簡儀和高表等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天文測量工作。
(3) 郭守敬編定《授時歷》,一年周期與今公歷基本相同,早今公歷3xx年。
二.理學: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學。南宋朱熹為集大成者。理為宇宙萬物之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將天理與人欲對立,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維護封建等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