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中國早期國家出現的背景、過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從歷史傳說中汲取相關歷史知識的能力。
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概括從文明初期到西周時代的歷史演進過程。
概括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分析宗法制對我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考古材料、相關歷史網站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
學會運用閱讀法、觀察法、討論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方法來學習相關問題。
教師應注重啟發式教學,向學生展示大量考古材料的同時,要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獨立思考解答問題,并隨時予于恰當的評價。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中國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識,理解中華民族歷史的源遠流長,激發學生對祖國歷史的自豪感,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
通過對考古知識的了解與運用,培養崇尚科學的精神。
通過對祖國文明進程的認識,理解歷史不斷前進的規律,增強維護祖國歷史光榮、推動民族文化進步的責任心。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使學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難點
學生剛剛開始涉及政治專題知識,縱向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尚欠缺,教師要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提高汲取歷史傳說中有關知識的能力。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強的內容,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圖片、史料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
在引導學生復習中國朝代更替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對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實施背景、內容和作用的講述或討論,了解我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
(三)教學準備
課件,多媒體設備
(四)教學過程
教師向學生提供 “古代中國朝代沿革表”,幫助他們從整體上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并以此作為時間坐標,為政治史的學習打下基礎。
【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初中就已了解我國古代的歷史,能否準確背誦出中國古代朝代的更迭順序?
生:答后,學生齊聲朗讀
中國古代朝代順序歌
夏商與西周,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遼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師:沒錯!夏商周是我國古代的朝代,而夏是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那在夏之前的中國社會是什么樣的呢?
生:原始社會。
師:其最重要的社會組織單位是什么?
生:部落、部落聯盟。
師:對,這些社會組織是以血緣關系來維系的。那當時的一個重要制度是什么?
生:禪讓制。
師:但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在禹死后禪讓制被破壞,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