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
[資料]朱熹。徽州騖源人,寓居福建。與程頤程顥合稱“程朱理學”。另稍前有周敦頤,曾有《愛蓮說》一文著名并相傳。朱子重建和主持白鹿洞書院,從事教育五十余年。主張抵抗,為權臣排擠。留有《四書章句集注》與《朱子語類》等。后為權臣害,先誣蔑朱子之道學為偽學,后誣蔑朱子霸占友人死后財產和引誘兩個小尼姑作妾,使朱子罷而去。
三.書院興起。北宋興起,南宋大盛。著名者有岳麓書院和白鹿洞書院等。以封建倫理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鼓勵討論,辯難和自講心得,風氣活躍。
[資料]五大書院。
四.《資治通鑒》。司馬光主持編寫。略。
五.文學。
1.詞。
(1) 李煜。五代時南唐后主。有很高文學價值。
[資料]
(2) 宋詞繁榮的條件。一是經濟有一定發展,商業和城市繁榮,市民階層壯大,人民思想感情更加豐富,不能以韻律嚴格的詩來表達。二是宋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尖銳,一些作家以新形式抒發感情。
(3) 蘇軾。北宋文學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資料]
(4) 柳永。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資料]
(5) 李清照。兩宋之交,婉約派代表人物。
[資料]
(6) 辛棄疾。南宋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資料]
(7) 陸游。南宋人,詩詞均佳,豪放與婉約兼而有之。
[資料]
(8)
2.話本。市民文學的典型代表。由城市藝人口頭講述,記錄整理,在流傳中不斷補充,情節完整,語言生動,藝術成就高。
3.元曲。
(1) 元雜劇與散曲的合稱。將音樂、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爐,形成獨具民族風格的舞臺藝術形式,并產生韻文與散文組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散曲包括小令與套曲,是當時北方的流行歌曲。
(2) 關漢卿。代表作為《竇娥冤》。
[資料]蒙古人不重科舉,滅金后只舉行過一次科舉,此后80余年廢科舉。社會上許多讀書人將科舉作為唯一目標,不免失落。且元工商業發展畸形,王公貴族與官僚聚居城市,為元劇流行提供土壤。此時中國知識分子開始戴上臭老九的帽子。他們不得不踏入此間,尋得一席之地。關漢卿,北京人,長期創作戲劇,被稱“梨園領袖”。《竇》劇中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1958年關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另有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等。另有王實甫的《西廂記》,“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六.繪畫藝術。代表作品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另宋徽宗趙佶的繪畫作品也很出名。
[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