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一輪復習《生活與哲學》教學案一體化
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目標導航】
一、課標要求
1.內容目標
⑴援引經典作家的言論,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
⑵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
2.提示與建議
⑴古今中外許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論,表達著各自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爭辯、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的不同。
⑵思維與存在,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⑶匯集資料:哲學的基本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
二、高考考點
1.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2.唯物主義及其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3.唯心主義及其形態: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知識梳理】
1.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哲學的基本派別的關系
⑴哲學的基本問題的內容: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或者說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⑵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依據: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也是一切哲學派別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它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注意以下兩點:①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不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②注意區分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哲學的基本派別的關系: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哲學的基本派別包括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劃分兩大派別的標準是根據思維和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也就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2.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兩大陣營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基本觀點 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派別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主要區別 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認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不僅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而且承認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把把人的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觀念、目的、意志、心靈等)作為唯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評價 堅持了唯物主義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可惜只是一種猜測 豐富、發展了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夸大了客觀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圍而言,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