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政治二輪熱點復習10
XX高考二輪復習學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熱點專題
專題十 加強節能環保 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學法導航】
一、從經濟學角度說明如何建設生態文明?
1.從消費角度:提倡文明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改變消費模式。
2.從產業結構調整角度: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3.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角度:一靠科技、二靠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使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4.從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角度: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宏觀調控可以防止和克服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嚴重失衡,有助于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避免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
二、在保護全球氣候,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中給我們哪些哲學啟示?
1.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3.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尊重客觀規律。
4.堅持聯系地、發展地、全面地看問題。
5.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6.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7.堅持量變與質變相統一,堅持適度原則。
8.堅信前途是光明的,準備走曲折的路。
9.在實踐基礎上要不斷深化發展認識。
10.要樹立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人類根本利益的正確價值觀。
三、國際社會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政治學依據是什么?
1.主權國家具有管理社會事務的社會屬性。
2.國家有關系的決定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是沖突的根源。
3.主權國家的義務。
4.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及作用。
5.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四、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本認識。
(1)基本結論:對自然的無度索取,必然會破壞生態平衡,人類也必然遭到懲罰。
(2)經濟活動的影響:原始社會,人類對自然的影響很小;農業文明時期,人類開始改造自然,人地關系開始不協調;工業文明時期,人類開始征服自然,人地關系呈現全面的不協調;知識經濟時期,人類認識到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性,注重可持續發展。
(3)政治環境的影響:頻繁的戰爭和地質變遷、災害也會嚴重影響生態平衡。如絲綢之路上曾創造輝煌文明的樓蘭古國,張騫通西域時還溝渠縱橫、植被茂盛,如今已完全淹沒在了漫漫黃沙中。
(4)科學技術的影響: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產生極大的負效應,如環境公害、生態失衡、資源危機等問題。20世紀的世界十大環境公害事件、當代日益突出的“水危機”都說明人與自然關系遭到嚴重破壞。
【典例精析】
1.(09海南卷21)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對地球家園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人們通過“地球日”“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是因為
①環境的人為惡化有一個從逐漸量變到根本質變的演變過程
②環境的人為惡化是一個不可逆的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③環境的改變是人類不斷征服自然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④環境的改變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環境的惡化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故①的說法正確;環境的人為惡化是可逆的,因此我們才要保護環境,故②的說法錯誤;人與環境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統一的,故③的說法錯誤,④的說法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