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二輪熱點復習4
XX高考二輪復習學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熱點專題
專題四 繼續把保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學法導航】
一、復習中注意掌握時政中的一些關鍵詞。如:堅持擴大內需方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引進來”和“走出去”先結合等。
二、重點知識講解:
1.中國最終消費率與世界平均消費率比較:十多年來,中國最終消費率平均為58.8%。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統計,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平均消費率水平為78%-79%,高于我國水平將近20個百分點。
2.城鄉差距擴大,農村消費難以啟動。據有關調查顯示:XX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已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
3.中國經濟突出面臨四大壓力: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繼續擴散和蔓延,我國發展的外部條件更趨復雜。在一個時期內,我們將突出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壓力,突出面臨外部需求顯著減少、我國傳統競爭優勢逐步減弱的壓力,突出面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壓力,突出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更為迫切的壓力。
4.為什么要擴大內需?(出口疲軟、投資減速、物價回落、)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下降已成為現實:出口疲軟、投資減速、工業滑坡,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也不斷降溫。通脹壓力已明顯減緩,擴大內需應當是當前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
我國重啟積極的財政政策,一個重要寓意就是要防止經濟大幅回落,確保經濟增長。但增長不等于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所以,增長要講質效,并有利于提高人民福祉,不能片面追求數量和總量的擴張,更不能為了應對短期的金融危機而犧牲長期的發展。運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要把促進經濟增長與推動結構調整、深化改革結合起來,切實做到既拉動當前增長,又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5.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控制通貨膨脹、避免通貨緊縮,而應對經濟下滑和金融危機主要手段是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
6.積極的財政政策:
(1)擴大政府投資。根據以往的經驗,出口的下降對國內的投資增速將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采用擴大政府投資的方式來對沖這部分的影響。投資的重點領域是受雪災、地震影響較大的基礎設施以及農業基礎設施。
(2)增加政府支出與補貼。繼續擴大社保和醫保的覆蓋面,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加大農業直補的方式鼓勵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水平。
(3)減免稅收。減稅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而有利于企業增加投資、擴大供給,有利于居民增加消費,擴大內需。包括取消利息稅、進一步提高所得稅的免征基數、進一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補貼等。
(4)抓住時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出口產業結構。我們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逐步降低加工貿易和低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貿易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同時要繼續堅持不懈促進節能減排。
為了形成全面“保增長”的合力,同時啟動了“三駕馬車”:出口退稅促進出口,財政投入萬億元規模基礎設施啟動投資,傾斜民生撬動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