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一輪復習《生活與哲學》教學案一體化
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目標導航】
一、課標要求
1.內容目標
觀察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解析事物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嘗試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2.提示與建議
(1)演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實例。如生物鏈的存在,病毒的出現與人口密度、生活習慣、環境之間的關系。
(2)策劃一個項目:如學習生活中的課程組合、經濟生活中的資源配置,用系統優化的觀點和方法制定實施方案,并說明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二、高考考點
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的多樣性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系統優化方法
【知識梳理】
1、聯系的普遍性
(1)含義: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現: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第二,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第三,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聯系具有客觀性及要求
(1)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聯系之所以是客觀的,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事物的客觀性決定了事物聯系的客觀性,具體說來,事物的聯系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
(3)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離開事物的真實聯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臆造并不存在的聯系,是詭辯論的一重要特征。
3、人與事物聯系的關系
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在人的意識之外獨立存在。人們雖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觀聯系,但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這充分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它使聯系的具體形式更加多樣了。
4、聯系的多樣性及表現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
(2)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而忽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忽視事物相互聯系的中間環節
5、聯系的多樣性的方法論要求
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即使人們改變條件、創造條件,也是有條件的。因此,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總之,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6、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含義不同,二者有嚴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體就是整體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體,二者不能混淆。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