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注意培養科學思維方法教案
分析:(1)人們認識事物時,既要對事物及其過程的有關要素進行分析,又要對事物從整體上進行綜合把握。
(2)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只有對事物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才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3)綜合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只有對事物各種要素從內在聯系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
(4)事物是由各個要素構成的整體,作為整體的事物與構成它的要素,事實上是不可分割的。而思維既可以綜合各個要素,又可以分解整體的一方面。思維能夠把握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另一方面,又能夠把具有內在聯系的整體即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們的要素。
總之,分析與綜合不可分。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
●備課資料
名人語錄摘要分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進技術,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
分析:(1)這段話指明了創新的重要作用:想象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合理的科學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了人的思維潛能,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極為有益的。
(2)創造性思維要求人們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創造能力包括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知識創新的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立新學說,創造新方法,積累新知識。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新技術和新發明的源泉,是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知識創新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理論和新方法,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青年學生要及早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便將來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3)這段話還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重視內因和外因的作用。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與外因在事物的變化發展中缺一不可。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要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始終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依靠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斗,艱苦創業。但是,我們的建設事業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關起門來搞經濟建設,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因此,對外開放的目的是增強我們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腳用鼠標
深圳實驗學校高二學生馬啟程在課余時間發明創造的“腳用鼠標”讓電腦的操作效率提高了30%左右。XX年5月,馬啟程同學帶著發明赴美參加國際最高水平和最具影響的科技競賽——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