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體味文化藝術教案
③人的精神活動與物質載體有什么關系?
〈形成意念〉
①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發形成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人們的文化素養總是通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等體現出來。這樣,我們通過觀察人們的社會行為,就可以從中透視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③社會文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一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產品,往往是這一時代社會發展軌跡的反映。一個時代的文化,必然表現在這一時代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甚至表現在這一時代的雕塑、建筑、時裝等各種文化藝術形式中。而這些文化藝術形式的發展。也記載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因此.我們閱讀書籍,欣賞藝術品,參觀歷史文物,都可以看到歷史上的和現實中的文化,認識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踐行要求〉
有人說,自然界中有人的活動,才會有文化的誕生。反過來,文化也對人的生活產生影響,這是文化與人關系的兩個方面。因此文化可概括為“人化”和“化人”兩個方面。試結合上述所學知識,闡述你的看法。
上述觀點是正確的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所謂“人化”,就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②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發形成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所謂“化人”,就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2、正確理解文化的內涵
這是教材對本部分內容經過逐層分析后的得出的最后結論。
“文化”一詞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多義性,把握“文化”的含義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多媒體展示:
(1)廣義的“文化”是對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統稱,以用來區分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區分自然界的物質運動和人的活動。這種廣義的“文化”概念與“文明”的含義相近。例如,考古學中講的“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就是這種廣義的文化。(2)狹義的“文化”專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3)我們這里所講的“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種廣義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種狹義的“文化”。
〈合作探究〉
①這是一組發生在公交車上的鏡頭(教材插圖略).你認為,這兩個鏡頭中西裝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氣未脫的學生,誰更有“文化”?
②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形成意念〉
①這一探究活動目的在于讓同學們體會文化的含義.這里的“文化”是“文化素養”“文明”的意思。顯然,從圖中二人的表現看,稚氣未脫的學生比西裝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