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教學設計
[問]在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有哪些“以榮為恥,以恥為榮”的現象?
學生:為了得高分,想辦法作弊,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為了敗壞同學的名聲,無中生有地說其壞話,自以為得計,等
學生:出口不遜,動作粗野,打架斗毆,卻自恃“英雄”;擾亂公共秩序,破壞社會公德,還洋洋得意;不守秩序,亂扔廢物,踐踏草地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自認為自己聰明。
學生:熱愛祖國被視為“假做作”,服務群眾被視為“愛逞能”,崇尚科學被視為“書呆子”,辛勤勞動被視為“沒本事”,團結互助被視為“冒傻氣”,誠實守信被視為“老古板”,遵紀守法被視為“不開竅”,艱苦奮斗被視為“老保守”,如此等等。危害祖國成了“斗士”,背離人民成了“本事”,愚昧無知成了“時尚”,好逸惡勞成了“瀟灑”,損人利己成了“能耐”,見利忘義成了“聰明”,違法亂紀成了“勇敢”,驕奢淫逸成了“榮耀”,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榮恥顛倒,以恥為榮,以榮為恥
老師:“知恥”就是有羞恥之心,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舍有毒。小到個人修養,大到民族氣節,知恥是良知的先導。如果我們生活的學校和社會,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混淆不清,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沒有明確的尺度,邪氣就會上升,壞人就會橫行,必然人人自危,最終受害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所以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絕對不能混淆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
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事業發展,社會和諧的目標和追求,必須確立普遍奉行的價值準則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風尚。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問]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相關連接,老師播放“八榮八恥”正氣歌,在音樂旋律中使學生受到熏陶)
[問]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學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問]市場經濟與思想道德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老師組織學生對107頁的問題進行討論。
(在師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使同學們在討論中能夠明辨是非,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學生:市場經濟是以市場主體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原動力的經濟,但是,市場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沒有誠信,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健康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也只是紙上談兵。所以,觀點一是片面的,觀點二是正確的。
[提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催生了哪些新的思想道德觀念?
學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進取精神、開放意識、科技意識等大大增強,這些都說明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正在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提升我們的道德境界。觀點三是正確的。
學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誠信缺失、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現象仍存在,這與市場經濟容易滋生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并不意味著搞市場經濟必然導致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和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實施,與市場經濟相伴而生的各種負面現象必然得到有效的遏制。觀點四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