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經濟、政治》教學設計(通用2篇)
《文化與經濟、政治》教學設計 篇1
《文化與經濟政治》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框: 文化與經濟政治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認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2.理解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地位。
(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比較分析的能力。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要戰略任務的重要性,從而增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意識。
【重點難點】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及在綜合國力中的作用
【教學主要思路】
根據新課程理念要求,本節課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按
照體驗感悟事實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教學。
【教學方法】材料導析式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我們上一節課一起體會了文化的魅力。(簡單復習,引導學生回憶舊內容)。我們知道,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那么,他們之間有沒有一些微妙的關系呢?我們今天就要揭開這層面紗。
【新授內容】
二、文化與經濟、政治
材料一、據了解,為購買“超級女聲”節目冠名權,蒙牛乳業投入了2800萬元。在競得冠名權后,為了投放“超級女聲”標志的公交車體、戶外燈箱、平面媒體廣告,蒙牛又追加了將近8000萬元的投資。另據了解,XX年蒙牛向市場投放20億袋印有“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的產品,銷售額在20億元左右,其中廣告和促銷費用超過1億元。
材料二、在拉美和亞洲,一些流行歌星、影視巨星、能言善辯或外形很酷的候選人憑借著“劇場效應”,高票當選為議員或政府領導人。阿諾-施瓦辛格出生在奧地利,原先以健美為職業,后來步入影壇并主演了《魔鬼終結者》、《蒸發密令》等一系列知名動作片,他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強壯的男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 年10月7日舉行的歷史性的罷免選舉中,原任民主黨州長戴維斯被罷免,而共和黨候選人施瓦辛格則輕松地擊敗了民主黨候選人、副州長巴斯特曼特而當選為新州長。
探究1、“超級女聲”屬于什么現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
探究2、古代的皇帝雖然能夠成天載歌載舞,卻無法欣賞到我們今天的超級女聲,為什么?這種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其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和政治,給經濟和政治以重大影響。
材料三 、美國的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20年前還居于第12位,現已上升到第4位,美國的影視業,已成為全美居于前列的創匯產業,與其航天航空業和現代電子業并駕齊驅。在美國400家實力最強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業。
材料四、XX年,我國25至54歲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97年,而美國為12.7年,日本為12.3年, 英國為11.9年,德國為13.5年。統計表明, 25至64歲的從業人口中,我國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學水平,而美國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探究3、上述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當今時代,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人才、教育、科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材料五、一位美國前總統說:“我們的政治和經濟聯系由于美國文化對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補充。這是一種我們可以利用的軟力量!贝呵飼r期的老子也說:“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探究4、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1)從國內來說,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需要文化
。2)從國際來說,文化關系到國家安全
材料六、“袖珍超級大國”——以色列發展之謎(具體內容略)
探究5、以色列成為“袖珍超級大國”的原因何在?這說明了什么?從中我國可以得到何種啟示?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以色列重視文化的力量,注重提高文化競爭力,從而使綜合國力大大提高。這說明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作為我國,必須發展先進文化,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以增強綜合國力。
【課堂小結】問題導結式:學完本課后,你有何感受?
【課堂練習】(略)
【板書設計】
一. 相互影響:在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文化經濟的基礎上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
二. 相互交融: 在時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經 濟代發展的進程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政治三. 文化在綜合國 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力的競爭中我國的對策
《文化與經濟、政治》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文化與經濟、政治》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段幕睢返牡谝徽n第二框的內容。
【學情分析】:
本框涉及的內容,理論性較強,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距離較遠,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實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動材料,化理性為感性,變抽象為具體,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活動。
【設計思想】:
。ㄒ唬┙虒W理念: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覺得“政治課內容就在我身邊”,教學過程活動化,讓學生能在課堂上體驗所學的內容
。ǘ┙虒W原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自主學習
。ㄈ┙虒W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2、理解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地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幻燈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讓學生回歸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適時加以引導,采用講授法、談話法和討論法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要戰略任務的重要性,從而增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2.難點: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什么是文化?社會生活一般包括哪幾個領域?
教師指導并引入新課。
回顧知識 思考問題
鞏固基礎并啟發思考,進入本節學習主題。
《復仇者聯盟2》預告片播放
播放視頻
觀看視頻
體會“政治課內容就在我身邊”,調動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
觀看完視頻,思考問題
多媒體展示學生要思考的問題:
1、美國為什么能“導演”《復仇者聯盟》等一系列的超級英雄電影大片?
2、《復仇者聯盟》系列被成功地搬上大銀幕,圓了誰的夢?
3、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睋,有人認為,經濟上去了,社會文化就發展了,社會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請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分組積極思考并回答上述問題;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形成理論:
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的表現,并對學生的總結適當點評。
< 合作探究><</span>形成意念 >:總結歸納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的內容。
培養學生概括歸納問題以及辯證思維的能力,感受文化的重要性,從而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
多媒體展示資料,學生繼續思考,總結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多媒體展示資料:
1.《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截至5月10日, 上映10天,投資2.5億美元拍攝的《復仇者聯盟2》累計在北美收獲3.1億美元票房,在北美以外電影市場累計獲得了5.6億美元。媒體分析認為,隨著陸續登陸中國、日本等主要亞洲市場,該片全球票房有望大幅提升。
2. 到XX年,美國文化產業產值已經占到gdp的約1/4 ,日本和英國都超過了15% ,中國的文化產業在gdp中的比例不到4% 。
兩個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
閱讀多媒體展示的兩則材料,并合作探究: 兩個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道理?概括歸納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內容。
讓學生能把抽象理論與當今時代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閱讀材料,思考探究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多媒體展示資料:
1.你從《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這部影片中找到哪些美國特色的價值觀?
2.目前,美國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以上的電視節目的生產和制作,其電影產品在世界電影市場的總體占有率達80%。它們不僅為美國帶來豐厚的商業利益,而且到處推銷著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消解著別國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
上述材料又共同說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合作探究,歸納概括總結出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的內容。
感受生活,從生活實際中獲得知識,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
(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2)提高文化競爭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怎樣提高文化競爭力
多媒體展示:
《功夫熊貓》是由美國導演馬克的一部動畫片,以中國的國寶大熊貓為原型,利用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作為主題,一舉拿下了36屆安妮獎的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導演、最佳故事版等15項大獎。該影片在中國內地上映三周時間就獲得了超過1.35億的票房。同樣的還有美國人根據我國歷史傳說《花木蘭》制作的大片也讓我們國人五味雜陳。
1、思考:.從至XX年中國引進了幾百部海外電影,其中有大部分來自美國。在熱鬧背后是否藏有憂慮?
2、討論:上述材料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
3、討論: 我們該如何面對美國文化的挑戰?
< 合作探究><</span>形成意念 >:
閱讀材料,合作探究,形成理論: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給我國的啟示。
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
并把知識目標上升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板書設計】:
二、文化與經濟、政治
1、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重大影響。
2、相互交融: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
。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2)提高文化競爭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怎樣提高文化競爭力
【課堂鞏固案】
1.下列關于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聯系,表述正確的是 ( )
a.任何文化都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 b.一定的經濟、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決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經濟、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礎,經濟是文化的集中表現
2.原生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豐富人們文化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 )
a.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b.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
c.文化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 d.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3.近年來,世界各地出現的“漢語熱”折射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巨大潛力。這說明 ( )
a、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b、文化教育對經濟有重大影響
c、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d、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
4.創意產業是文化與經濟全面融合的產物,知識經濟出現以后,文化經濟開始成為全世界發展的新趨勢。文化的力量總是無聲地融入經濟、政治和社會中,孕育無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親和力。這說明( )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決定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④文化總是能夠極大地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阿凡達》是一部運用3d技術制作的電影,目前已創造了超過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帶動了3d相關產業的發展。這體現了( )
①文化對經濟的重大影響 ②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映 ③文化生產力的日趨重要 ④文化以經濟發展為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某些發達國家借助跨國公司,通過向世界各國輸出產品、以產品為載體的文化和附加條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軟征服”,以達到影響或改變其他國家國 民價值觀的目的。該材料告訴我們 ( )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②要有文化安全意識
、郾仨毦鑷H交往中的文化霸權主義 ④要堅決抵制發達國家的各種產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XX年第3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于4月19日至26日隆重舉行,活動吸引百萬游客觀賞,帶動濰坊旅游產業的發展。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
a.文化與經濟日益融合 b.我國的文化事業應全部實現產業化
c.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 d.我國必須堅持以文化發展為中心
8.《喜羊羊與灰太狼》前期投入兩千萬元,賺回的播出費以及帶動的玩具、圖書等產業鏈,產值 將超過四個億,讓沉寂已久的中國原創動漫“羊”眉吐氣。這說明 ( )
、傥幕c經濟相互交融 ②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畚幕a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④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國的基礎產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舌尖上的中國2》以三千萬成本帶來上億版權收入 其中海外版權費創紀錄。該紀錄片展現了勞動者如何捕獵、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饋贈的食材,通過美食這窗口更多的展現了中國人和食物的關系、人和社會的關系,展現了美食文化的魅力。上述材料說明 ( )
、傥幕c經濟相互交融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③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④要推進各種文化的商業化市場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有人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其錯誤是( )
a.否認了經濟對文化的決定作用 b.否認了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
c.否認了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 d.否認了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當代人類正在掀起的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生物革命,以納米技術為代表的材料革命,以及以它們的有機結合為代表、以人類科學創新為標志的“科技綜合體革命”,可以定位為歷史上“第三次產業革命”。其顯著標志是生產重心的轉移,即人類社會生產從以物質生產為主導轉向以精神生產為主導,也即是文化經濟時代。據此回答6~7題。
11.人類社會生產從以物質生產為主導轉向以精神生產為主導表明( )
a.文化現象無處不在 b.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c.人們的精神活動與物質活動密不可分 d.社會文化對社會生產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12.人類社會進人文化經濟時代,要求適應和服務于它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實行變革,也要求深化文化體制和機制的改革,以適應解放和發展精神生產力的客觀現實。這主要體現了
a.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別 b.文化有先進與落后、腐朽之分
c.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d.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
13.信息革命、生物革命、材料革命以及“科技綜合革命”,直接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這充分地表明( )
a.文化由經濟所決定 b.文化對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c.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d.文化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惟一力量
21世紀,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擴大,勢必引發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據此回答10~11題。
14.面對21世紀世界經濟文化發展的大趨勢,我們應把我國文化的發展納人到世界大文化發展的格局中,采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科學態度,參照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制定我們的發展計劃,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 )
a.文化關系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內容 b.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c.文化斗爭是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形式 d.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是當前的中心工作
15.經濟流通的世界化和當代傳媒的高度發展,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使世界各國文化出現了交流、碰撞和磨合相互交織的局面,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意味著( )
a.在經濟、文化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 b.經濟、文化發展始終處在弱勢地位
c.經濟、文化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 d.經濟、文化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16.為了建設與文化資源相匹配、與綜合實力相適應、與富民強省目標相承接、與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相符合的文化強省,山西官方高度重視旅游工作,把建設文化旅游強省作為全省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加大旅游開發投入,著力塑造“晉善晉美”的旅游形象,旅游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去年,“美麗中國行—晉善晉美”大型媒體采風活動在太原起程,全國近30家主流媒體記者和知名博主、旅游達人,深入太原、晉中、臨汾、運城、晉城、長治等地采風采訪。立足本地優秀文化資源,堅持科學態度與實干精神相結合,制定了有效的旅游文化發展戰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多措并舉做強做大旅游文化產業。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與社會”的知識,談談山西省為什么要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1.2 《文化與經濟、政治》 學案 參考答案
課堂鞏固
1—5 c d a b b 6—9 a a b b
10.答:(1).①文化具有地域之別。云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聚居的悠久歷史造就了云南 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云南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文化產業,用經濟眼光審視 和開發云南的文化資源、走文化產業強省之路,在進一步繁榮了民族文化的同時,逐步將 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 (2).①政府應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在財政、稅收、工商、投融資、 土地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社會管理和服務。在創造良好的發展 環境和條件的同時,也應加強對文化產業的管理,確保其正確的發展方向。 ②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投資文化產業,用市場化手段進行 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開發、文化產業人才的培訓和使用。 ③社會廣泛參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④立足本地資源實際,以旅游文化產業、體育文化產業或民俗文化產業為載體,打造 知名的文化品牌,培育龍頭企業,實施品牌帶動戰略。
課堂拓展案
1-5 a a b c a 6-10 c c b b d
10.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適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旅游文化發展戰略,加強文化建設將對山東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2分)
、谖幕c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發揮優秀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旅游文化產業,能推動山東經濟的發展,促進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4分)
③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加快文化發展,有利于提高山東的綜合實力。(3分)
自選題:
1.從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兩方面入手。本題中,理論依據就是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現實意義就是發展高科技對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大作用。
答案:當今世界,國際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我們要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復雜的國際斗爭中取得主動,要維護我們的國家主權和安全,必須大力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大力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從而不斷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
2.解析:此題屬于引申性材料,或者稱之為因果型的材料題,通過結果讓我們探究事物的原因。探究建設文化強省的原因,我們應立足于文化的實質,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系,甚至考慮文化與人的關系。
答案:(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文化能夠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可以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建設文化強省,能夠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推動社會民主和法制建設進程。
(5)文化深深熔鑄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打造文化強省,有利于增強自身的凝聚力,提升自身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