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講 陸地水、生物、土壤
4.圖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 a.紅外線 b.x光 c.可見光 d.紫外線5.根據圖的原理,可用遙感技術直接 ( )a.劃分植物類型 b.判讀植物生長的土壤類型c.監測樹木的生長狀況 d.估計糧食作物的產量6.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狀況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據這個原理,可以利用遙感的工作 有 ( ) a.判斷水體污染 b.判斷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氣污染 d.估算工業生產總值7.下圖為某地兩條河流兩側的潛水位等值線示意圖,可反映河流與潛水補給關系的一般情況。圖中數字表示潛水位(單位:米)。讀圖判斷。 ( ) a.a圖河流和b圖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圖河流自北向南流,b圖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圖潛水補給河流,b圖河流補給潛水 d.a圖河流補給潛水,b圖潛水補給河流8.近年來,蘇南地區封閉了大量的機井,其原因主要是 ( ) a.減緩地面沉降 b.保護地下水資源 c.地下水開采成本高 d.蘇南地表水豐富,不需要開采地下水讀圖,回答9—10題。9.該河流的補給主要來源于 (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10.該河所在的地區可能是 ( ) a.東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11.下圖所示的平原地區在20世紀60年代頻發沙塵暴。因沙塵中含有較多的鹽塵,該地區的沙塵暴被稱為“白風暴”。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rl和r2兩河的主要補給是——,影響流量變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2)圖示平原地區侵蝕作用的主要外力是——。(3)20世紀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區大規模墾荒,這對土地產生哪些影響?(4)在開墾的同時,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會導致地下水位上升。簡要分析在該地區不合理灌溉對土壤的影響,并說明其發生過程。(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會對l湖產生什么影響?(6)分析“白風暴”中鹽塵的主要來源。12.讀下圖“自流井盆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含水層隔水層自流水盆地示意圖甲乙
(1)區域a是 ,b是 , c是 。 (2)甲乙兩井中,井水能自流的是 ,原因是 。 (3)根據埋藏條件分類,區域a的地下水為 ,區域b的地下水為 。 (4)過量開采地下水會產生 、 、 、 等問題。 [能力訓練答案]1、c 2、c 3、c 4、ac 5、cd 6、ac 7、ac 8、ab 9、a 10、b11、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氣溫(溫度) (2)風(風力) (3)該地區氣候干旱,墾荒會(使地表疏松,)導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導致土壤鹽堿化(次生鹽堿化、鹽漬化),當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層,因蒸發旺盛,水中的礦物質(或鹽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斷積累。 (5)(人湖水量減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線后退,)湖的面積縮小,含鹽量增加。 (6)“白風暴”中的鹽塵主要有兩個來潭—是開墾的耕地及其周圍地區因次生鹽堿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積累的鹽分;二是湖面縮減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鹽分(l湖是咸水湖)。12.(1)排泄區 承壓區 補給區 (2)甲 井口低于承壓水位 (3)潛水 承壓水(4)地下漏斗 地面下陷 房屋倒塌 海水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