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遺傳、變異和進化(2)(生物高考復習要點提示)
第六單元 遺傳、變異和進化(2)
1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1 細胞核遺傳和細胞質遺傳的物質基礎——dna
1.2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從f.griffith到o.avery
1.3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標記法的應用
1.4 rna也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煙草花葉病毒的重建實驗:
2 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簡介:生命科學史上的劃時代突破——沃森-克立克模型的建立
2.1 dna的化學組成:
脫氧核苷酸——→脫氧核苷酸長鏈——→脫氧核糖核酸(dna)
2.2 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
2.3 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及變式理解:
例1:已知某dna分子一條鏈上 ,其互補鏈上和整個dna分子中, 的值分別為多少?
例2:已知某dna分子一條鏈上 ,其互補鏈上和整個dna分子中, 的值分別為多少?
2.4 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3 dna分子的復制
3.1 簡要回憶:dna分子復制的概念、時期、過程要點及復制特點:
3.2 實驗分析與討論——dna的梯度離心實驗
4 基因的表達
4.1 基因的概念——具有遺傳效應dna片段
4.2 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5 基因的結構
5.3 人類基因組研究——人類“生命天書”的解讀
5.3.1 人類基因組計劃(hgp)的提出與發展
人類基因組包含24條染色體(22條常染色體和x、y染色體)上約30億個堿基對,估計3~4萬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只占整個基因組的2%),需繪制四張圖:遺傳圖、物理圖、序列圖和轉錄圖。
xx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等六國政府首腦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序列圖完成。
5.3.2 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重大意義
6 基因工程簡介
6.1 基因工程的基本內容
6.2 基因操作的工具(工具酶:限制性內切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6.3 基因操作的“四步曲”: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表達
6.4 基因工程的成果與發展前景(簡悉發展動態,注意提取信息)
7 生物的變異
7.1 區分不遺傳的變異和可遺傳的變異
7.2 可遺傳變異的三種來源
基 因 突 變
基 因 重 組
染 色 體 變 異
發生時期
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之前的間期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有絲分裂的前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產生原因
dna分子復制時期,
堿基序列發生局部改變
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的同
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染色體復制后,紡錘體未形成;同源染色體的不分離和姐妹染色單體的不分開
實質及
區別
基因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產生了新的基因;
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僅僅是原有的基因發生了重新組合,產生新的基因型;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來源
染色體結構發生變化;染色體數目增加或減少;
基因數目發生改變
育種應用
誘變育種
雜交育種的依據
多倍體育種和單倍體育種
8 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8.1 進化的觀點是生物學最基本的觀點:貫穿全書進化知識要點的梳理
“如果不以進化的觀點,任何生物學問題將是毫無意義的。”
“如果不以遺傳學的觀點,任何生物學問題將是無法理解的。”
8.2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8.2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
8.2.1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基因庫的概念;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就是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