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教案
a.釋放點越高,兩球相碰時相互作用的內力越大,外力(小支柱對被碰小球作用力)的沖量就相對越小,碰撞前后總動量之差越小,因而誤差越小
b.釋放點越高,入射小球對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小支柱對被碰小球作用力越小
c.釋放點越低,兩球飛行的水平距離越接近,測量水平位移的相對誤差就小
d.釋放點越低,入射小球速度越小,小球受阻力就小,誤差就小
答案 a
【例2】如右圖所示,在做“碰撞中的動量守恒”的實驗中,所用鋼球質量m1=17 g,玻璃球的質量為m2=5.1 g,兩球的半徑均為r=0.80 cm,某次實驗得到如下圖所示的記錄紙(最小分度值為1 cm),其中p點集為入射小球單獨落下10次的落點,m和n點集為兩球相碰并重復10次的落點,o是斜槽末端投影點.
(1)安裝和調整實驗裝置的兩點主要要求是: .
(2)在圖中作圖確定各落點的平均位置,并標出碰撞前被碰小球的投影位置o′.
(3)若小球飛行時間為0.1 s,則入射小球碰前的動量p1= kg•m/s,碰后的動量p1′= kg•m/s,被碰小球碰后的動量p2′= kg•m/s(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答案 (1)斜槽末端要水平,小支柱到槽口的距離等于小球直徑且兩小球相碰時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 (2)略 (3)0.034 0.020 0.013
【例3】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電磁打點計時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在小車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動小車a使之做勻速運動,然后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并粘合成一體,繼續做勻速運動.他設計的裝置如圖實 (a)所示.在小車a后連著紙帶,電磁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為50 hz,長木板下墊著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測得打點紙帶如圖(b)所示,并測得各計數點間距(已標在圖示上).a為運動的起點,則應選 段來計算a碰前的速度.應選 段來計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兩空選填“ab”或“bc”或“cd”或“de”).
(2)已測得小車a的質量m1=0.4 kg,小車b的質量為m2=0.2 kg,則碰前兩小車的總動量為
kg•m/s,碰后兩小車的總動量為 kg•m/s.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例4】氣墊導軌是常用的一種實驗儀器,它是利用氣泵使帶孔的導軌與滑塊之間形成氣墊,使滑塊懸浮在導軌上,滑塊在導軌上的運動可視為沒有摩擦.我們可以用帶豎直擋板c和d的氣墊導軌和滑塊a和b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采用的實驗步驟如下:
a.用天平分別測出滑塊a、b的質量ma、mb;
b.調整氣墊導軌,使導軌處于水平;
c.在a和b間放入一個被壓縮的輕彈簧,用電動卡銷鎖定,靜止放置在氣墊導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