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8
a.曬客曬“私”,只要自己愿意,不去傷害別人,并且不違背法律,要“曬”什么,當然自己可以做主。
b.曬客曬“公”,只要自擔責任,也可以依法包容;但“曬”過頭了,會擾亂社會秩序,引發法律糾紛。
c.曬客曬“黑”,須慎重對待,因為這既涉及法律責任,也涉及隱私、機構形象和社會和諧等問題。
d.曬客不能什么都“曬”,須對自己發布的信息負責。網民們應理智地對所“曬”信息進行客觀分析。
答案 b
解析 “會擾亂社會秩序,引發法律糾紛”是對曬“黑”后果的推斷。
五、(08鄭州市高中畢業班第一次質量預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語言的發展最直觀的表現之一就是新詞的產生。人們在和別的民族的交往過程中,會不斷吸收一些新的詞匯。這些新詞傳進來以后,往往有幾個層面的意義。最表層的就是表現新事物。比如我們現在用的麥克風就是一種外來的新事物,中國原來沒有這種事物,你必須用這個新詞描繪它,給它進行定義。那么在這個表層之下,還有進一步的意義,就是一種新的知識。人在麥克風之下說話為什么聲音這么大?聲、光、電知識告訴人們聲波怎么轉化成電磁波等等,這是一種新的知識。在這種新事物、新知識之下,還有一個層面影響更深遠,就是一種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價值體系,用現代的話說叫新的話語系統,這是更重要的!新詞的引進,實際上就是一種新事物的引進,新事物包含著新知識,新知識之下孕育一種新的概念、新的價值體系、新的話語體系。這些新的觀念、新的話語體系必將導致社會的變化。
新詞引進說明,在人類交往的過程中,不同的語言總是在互相影響。我們通過觀察中國近代詞匯以及其他國家、其他民族詞匯的發展變化,不難發現,實際上語言也是非常“勢利”的。從道理上講,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語言影響應該是相互的、平等的、雙向交流的。但在實際情況中,語言的影響主要是單向的,即從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向落后地區流動。要想取得與他人的平等權,自己的經濟、文化、政治要足夠發達、強大。
在近代以前的東亞文化圈之內,中國文化確實是最優秀的,影響了朝鮮、日本等。但近代中國卻通過對日本新詞的引進來了解西方。其實近代中國的大門是先于日本被西方打開的,中國對西方的了解也先于日本。日本在開始明治維新的時候,還通過中國來了解西方,比如鐵路、選舉、細胞等詞匯,就是日本從中國引進的。后來中國落后于日本,反而不得不從日本大量引進新詞。這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整個社會在近代開始的時候對西方的語言及其帶來的知識,采取一種抵制、排斥的態度。這種“師生易位”說明,想以保守、封閉的方法來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結果適得其反,在許多方面更加被動。語言的影響力是以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作為載體的。當下在全球也出現了一股“漢語熱”,恰恰是我們打開國門逐漸融入世界、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的結果。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增強國力,中國的文化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才能有吸引力,中國的語言才有可能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地使用。
(選自XX年4月5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5.根據文意,下列對“新詞”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