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第1章)》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邊城·第一章——沈從文》)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對沈從文的《邊城》有一個總感受,你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一下嗎?
生:邊城的山水美,人可愛。★師:板書環境 人物
★師:沈從文說“美字筆畫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義的人卻很少。”那么,沈從文是怎么認識‘愛’和‘美’這兩個字的呢?讓我們走
進湘西的‘邊城’,去領略那里的青山綠水、古樸人情,去體會那里的‘愛’和‘美’。”
★師:我們閱讀《邊城》很容易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邊城》就是沈從文的世外桃源,先來看看沈從文的邊城是怎樣描繪環境的呢?
1.學生閱讀文章,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
2.提問:學生誦讀這些句子,體會其美。并結合課后練習第三題說說這些句子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
生:這些句子表明,邊城中無處不美,山美、水美、人美。作者用簡簡單單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麗的桃源。河流,山,渡頭,渡船,竹林,茅屋,小鎮。這意象與味道,它們沉淀了恢弘滄桑、沉寂凄婉的悲壯。作為圖景,有永不褪色的鑒賞價值、深厚的鄉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有另一種悲涼、無奈。
★師:板書 (加線部分) 風聲水聲歌聲 聲聲驚美景
★師:邊城茶峒的人們為什么會有另一種悲涼、無奈?小說中表現了哪些人物?
生:翠翠、外公和鄉民
★師:板書加線部分
★師:我們先一起來感受翠翠的形象。
①學生誦讀第5自然段,思考:
你是怎樣認識作者對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寫的?我們中職生應樹立怎樣的婚戀觀?
生:然后師生歸納形成共識:翠翠的成長是人性美的產物,作者對其父母的描寫與其爺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多少帶有無奈和哀婉的情調,給小說蒙上了悲劇的色彩。反映了作者教育青年人要像爺爺那樣理智,承擔責任。這是作者所要極力表達的愛和美。翠翠父母使翠翠失去父愛和母愛,也使爺爺失去女兒,給翠翠和爺爺的生活蒙上了一層凄涼、無奈的色調。我們中職生要吸取翠翠父母的教訓,不要過早談戀愛。
★師:板書 談話聲啜泣聲 愛情手足情骨肉情
★師:請學生找出課文描寫翠翠的語句并用幾個詞概括翠翠的形象特點或精神品質。
生讀:第6自然段:“翠翠在風日里成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既長養著她,教育著她。”
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第7自然段: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
★師:清純美麗、天真活潑、乖巧伶俐、善良、敏感
★師:學生看課后練習四:欣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離不開人物的語言。請學生閱讀課文第8自然段“風日清和的天氣……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
生:通過祖父、翠翠、黃狗的動作描寫,以一幅祖孫相依為命的親情圖景透露著凄婉、孤寂卻又帶有濃厚的人情、人性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