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的復習教案
③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譯文:盜賊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壞事,這是有羞恥心的表現。 ④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譯文:王烈派人尋找,就是原先那個偷牛的人。 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廬而還。譯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來,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來。 2、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譯畫線的句子。 莊子之齊,見餓人而哀之,餓者從而求食。莊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餓者吁曰:“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譯文:我看見經過我這里的人多著呢,(可是)沒有誰哀憐我。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譯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沒有吃飯,難道還能哀憐我嗎? 3、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忍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譯文:學習,是為了求得長進。可是我見到有人讀了幾十卷書便自高自大,欺侮長者,輕視同輩人。這樣,別人自然像對仇敵一樣恨他,像對鴟梟那樣討厭他。像這樣拿學習來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學。 4、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譯文:君子的修行,用安靜來修養身心,用儉樸來修養品德,不淡泊(名利)就不會使心志明達,不寧靜就不會實現遠大目標。學習須寧靜,要有才干就要學習,不學習就不會增加才干,沒有志向就不會成就學問。 5、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譯文:和壞人交往,就如同進入盛有咸魚的店鋪,時間長了就聞不到它里面的臭味;和好人交往,就如同進入盛有蘭花的屋子,時間長了就聞不到它的香氣。 6、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譯文:當初我所以為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既然已經收到他搭乘我們的船,難道可以因為危急而拋棄他嗎?' (2)譯文:當時的人們用這件事來評這下華歆、王朗品德的優劣。 7.太祖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陽敗面㖞 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于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數言之于嵩。 譯:他的叔父屢屢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口貌如故。 譯:太祖嘴臉容貌像平時一樣。 ③但失愛于叔父,故見罔耳。 譯: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寵愛,因此被欺瞞啊! 8.海鳥曰:“愛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禮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孫之為政也! 譯:臧孫施政,失了分寸啊! ②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