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精講精練復習教案4
參考譯文:
齊國有俗諺說:“雖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農時。”現在(要稱
王天下)卻是很容易的。夏后、殷、周三朝興盛時,土地方圓沒有超過一千里的,而現在齊國有這么大的地方了;雞鳴狗叫互相聽到,一直傳到四周的國境,齊國已經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擴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稱王天下,沒有人能阻擋得了。況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現的時間,沒有比現在隔得更長的了;百姓受暴政折磨的痛苦,沒有比現在更厲害的了。饑餓的人什么都吃而不挑揀,干渴的人什么都喝而不挑揀,孔子說:“德政的流行,比驛站傳遞政令還要快。”當今這個時候,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施行仁政,百姓對此感到喜悅,就像在倒懸著時被解救下來一樣。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這只有現在這個時候才能辦到。
19.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憶余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里,遙望山頹然如積灰,而煙云杳靄,在有無
之間。今公于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幾席戶牖常見之。又于屋后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而悠然之意,每見于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見天壤間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嘗以為悠然者 實與道俱。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公負杰特有為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而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論人才
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選自明•歸有光《悠然亭記》)
譯文: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淀山公依憑杰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數顯有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起有用的人才,還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沒有被 世人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
參考譯文:
回憶起我小時候常常在外祖父家,大概離縣城三十里,遠遠地遙望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積的土灰一樣,云霧繚繞,似有似無。現在淀山公對這座山一天比一天喜歡,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樓閣,彎曲的欄桿,桌子、坐席、門窗到處都有。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園,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取陶淵明詩中的“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陶淵明的詩不像晉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飾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樣。而恬淡自然的韻味,常常體現在言外,不只一時的適意。而看到天地間的萬物,心中無阻塞之處,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常常認為悠然自得的人確實能夠和天道成為一體。說陶淵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憑杰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數顯有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然而到現在朝廷談論起有用的人才,還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沒有被世人忘懷,然而他自己卻忘懷到這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