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精講精練復習教案4
c. 規小得而大失者也 規:謀求
d. 事覺自死 覺:敗露
【答案】a
【解析】a項中的“博”根據句意應該講為“博取”或“博得”。
【考點定位】此題考查對文言常見實詞的正確理解,能力層級為b。
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貪鄙”的惡果的一組是( )
①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
②一朝彰露,祿秩削奪。
③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
④愚者多財生其過。
⑤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從全體看①中的“其身亦殞”、②中的“祿秩削奪”、 ③中的“蜀國遂亡”、⑤中的“使子孫每懷愧恥”都表現出了“貪鄙”的惡果,而④中的“多財”并非“貪鄙”,⑥并非專談“貪鄙”。
【考點定位】此題考查常篩選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以明珠彈雀為喻,說明人不能“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貪圖身外之物,而招來殺身之禍。
b.文章用“公儀休不受人魚”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不可“規小得而大失”。
c.為主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僅能使百姓安寧,自身常獲歡樂,還能使子孫后代感到榮耀。
d.文章最后以鳥貪高、魚貪深而被獲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祿”的官員們做到“履忠正,蹈公清”,這樣才能避免災害、長保富貴。
4.用斜線(/)給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并把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流語。
(1)用斜線(/)斷句:
若 徇 私 貪 濁 非 止 壞 公 法 損 百 姓 縱 事 未 發 聞 中 心 豈 不 常 懼
【答案】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
【解析】 “若……非……”為是一個假設復句的格式,在其分句間應該有所停頓,而“止壞公法”與“損百性”同為“非”的賓語,中間應該停頓,“縱……/……”又是一個假設句,分句間仍需停頓。
【考點定位】此題考查考生能對淺顯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
(2)翻譯
①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害,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況且作為國君,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的國家滅亡;作為臣,如果貪婪,一定會使他自身喪命。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災禍的,都是為了貪求財利,和那魚鳥有什么區別呢?
【解析】①句很簡單,只是不要將其中的“為”不能理解為“為了”,而是動詞“做”;②句也不難,其中的“身”不能理解為“身體”,而是“自身”,“陷”是個使動詞,要理解為“使……陷”,“夫”是選指代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