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專項考點五-正確使用熟語
一、熟語的定義“正確使用熟語”是XX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新增加的一項內容。熟語是語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語或句子。“短語”指成語、慣用語和歇后語,“句子”指諺語和格言。二、熟語的特點熟語有兩個特點,一是結構上的穩固性,構成成分不能隨意更換,如“明日黃花”不能改為“昨日黃花”;一是意義上的整體性,熟語的意義是特定的,不能只從字面去解釋,如“周瑜打黃蓋”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之意,使用中與“周瑜”“黃蓋”無關。又如“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我們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邊騎著毛驢走路邊看演出。三、熟語的分類1、成語成語是一種固定的詞組,音節以四字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成語最能體現熟語的兩個特點,即結構的穩固性和意義的整體性。使用時切忌望文生義。如: 七月流火。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七月流火”是說在夏歷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現在常被誤用來形容七月的天氣十分炎熱,鬧出望文生義的笑話。萬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說人們都從巷子里出來來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歡迎、慶祝等盛況。現在常被誤用來表示街上空無一人。“不刊之論”指點不可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觀點,形容言論精辟,無懈可擊。2、諺語諺語也叫“俚語”“俗語”“俗話”“直言”,具體通俗,形象生動。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通俗而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觀事理,富于教育意義,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產經驗,或反映階級斗爭的。如“天下烏鴉一般黑”,“眾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諺語與成語的主要區別在于:諺語一般是句子,成語大多是詞組;諺語是口頭俗語,成語大部分是書面語。3、歇后語歇后語是廣大民眾喜聞樂道的生動形象而詼諧有趣的口頭語言,分前后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像謎語里的“謎面”;后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解釋,像謎語里的“謎底”,是表達意義的重要部分。兩部分之間有間歇,間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說出來,好讓人猜想它的含義,所以叫作歇后語。人們也常常把它稱為“俏皮話”。歇后語分為喻意的和諧音的兩類。喻意的歇后語,它的前部分是一個比喻,后部分是對前部分的解釋,如“大海里撈針——無處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諧音的歇后語,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現象表達意思,這是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語雙關的現象,如“旗桿頂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窗戶上吹喇叭——鳴(名)聲在外”。說話或寫作中恰當地運用歇后語,可以使語言表達得形象活潑,饒有風趣,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4、慣用語慣用語是具有特定含義、形式短小、口語性很強的詞組。結構簡括,形象生動,含義準確,出現頻率高,用處廣。例如“背黑鍋、碰釘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慣用語有以下幾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