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曲
答案 (1)從標題“九日”及全文內容看,本文主題應為重陽佳節,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應為表達
主題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這種氣氛的渲染,有助于思鄉主題的表達。“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
實中人老發白的凄涼,告誡游子不要再留念他鄉,而要“倦思”故鄉。這恰是主題的最好表達。
2.(06黃岡部分學校高三模擬考試)閱讀《桃花扇•哀江南》中的一段唱詞,然后回答問題。
折桂令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銷。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
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瘦紅葉無個人瞧。
⑴《折桂令》這支曲在寫景上有何特點,收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答:
⑵ 有人評論這段曲“感慨寄于景,由此面翻見彼面”,翻見,就是反問推想而見出。你贊同這種評論嗎?請結合套曲主旨,談談你的看法。
答:
答案 ⑴該曲寫的正是深秋時節,菊花開日,霜葉紅時,卻只見“有些蝶飛”“無個人瞧”,飄浮在這里的是無邊的寂寞。從這一曲中我們可以想像到“秦淮十里水盈盈,夜半春風送美人”的景象:綠水畫舫,游人如織,舞榭歌臺,笙簫徹夜。但現在,國家覆亡,歌女逃了,游人不見了,看見的只有窗戶上迎風颯颯作響的破紙,秦淮河里夜打空的潮聲。此曲融情于景,景物描寫中飽含今非昔比、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這支曲子描述的是沉默,蘊含的是仇恨,表面上是一派寂靜,內心藏的是火一般的激情。(意思對且言之成理即可)⑵贊同。唱曲者舊地重游,將昔盛今衰的無限感慨寄托于眼前的衰敗景象之中,由“破紙”“壞檻”推想出當年漂亮的新窗紙和色澤鮮亮的檻欄,由今日粉黛不見、笙簫不聞、燈船不鬧、酒旗不掛,反推出當年秦淮的繁華,這種衰中見盛就是“由此面翻見彼面”。(意思對且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