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鑒賞五大考查類型的答題技巧綜合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注:春秋時,齊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將“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同意。詩人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的情緒,但詩人在最后借用齊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達出淡然的心境,顯示了曠達的情懷。∕不同意。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結,但詩人不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郁和欣喜兩種情緒。
四、檢測表達技巧
易:識斷表達技巧
07(北京卷)1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一③題。(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釋: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 芣苢:車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
①《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這首詩生動地表現了采集野菜的勞動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出來的?(2分)
③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4分)
【答案】①(1分)賦②(2分)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出來的
③(4分)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
08【四川卷】12.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8分)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吳西逸①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云,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②。
茅苫三間廈③,秧肥數頃田。床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注]①吳西逸:生平不詳,曾當過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后所作。②趲:趕快。③苫:用草覆蓋。
(2)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
【答案】(4分)①對偶,如“秋月”句對“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將“人情”比作“云”,“風景”比為“箭”等;③夸張,將“風景”比為“箭”的同時又兼用了夸張的方法。
難:識斷并分析表達技巧
一般提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變式提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詩人是如何抒發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1、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具體詩句,加以闡釋 3、分析表達效果。
答題套路:首詩用了( )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修辭手法),如( ),從而突
出了(強調了,更有效地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07【安徽卷】1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