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指導學案1-6復習教案
(二)注意區別各自的思想內容感情特點。
在邊塞征戰的大題材下,邊塞征戰詩的思想內容異彩紛呈: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征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于塞外絕域那種迥異于中原的風光……因此,我們在鑒賞要注意區別。
(三)分析邊塞詩的不同藝術風格。
邊塞詩的藝術風格也是異彩紛呈。有的豪放曠達,有的雄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只有通過對詩歌字句的細細體會,才能準確地領會到由于不同時代、不同內容、不同詩人的不同藝術素養、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邊塞征戰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藝術風格。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上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詩題作《閨怨》,有“怨”必有“愁”。詩的開頭卻出其不意地從題意的反面入手,獨劈蹊徑,以退為進用反說起筆,說這位與丈夫闊別、獨處深閨的少婦,似乎已經習慣了躲在這與世隔絕的封閉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當她“春日凝妝上翠樓”之后,“忽見陌上楊柳色”,明顯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誘惑力,觸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難再、紅顏易年的閨怨之情:悔不該讓夫從軍以求功名,卻辜負了這番良辰美景。一個“悔”字道出了這位少婦的“閨怨”濃愁。先說春色撩拔得少婦春心蕩漾而“不知愁”,以樂景起筆,反襯出愁怨,以反起強化題旨,使得行文波瀾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總之,這首詩不說別而別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緒倍增,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手法。
(四)舉例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解說]:這首律詩直接落筆在邊塞前線,通過描寫邊塞的景色,將士們的生活,表現了將士們的思想活動。后四句寫戰爭的激烈,表現將士高昂的激情。
七、思鄉詩
思鄉詩往往和戰爭聯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厭倦戰爭,渴望與妻子團聚,渴望過安寧的平靜生活。
例: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忘鄉。
從軍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解說]:第一首詩,題目“聞笛”就點明是思鄉,前兩句交代樂地點和景物,突出“月如霜”,隱含思鄉之情。后兩句緊承前邊,由“蘆笛”直接引發將士們遙望故鄉。
第二首詩落筆在天山,《行路難》是樂府歌曲名,“奮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悲傷的離別曲使三十萬將士,都回首看空中明月,盤算著回家的事。
八、閨怨詩
閨怨詩有兩類,一類是婦女對丈夫的思念,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一類是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解說]:這首詩的大意是:一個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閣樓,無邊的曉陰濃厚似秋天。走進房間,看見“淡煙流水”圖也很幽深。
夢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無邊的絲絲細雨。夜已經很深了,月亮掛在窗簾上,她還沒有睡覺。
檢測題答案
一、(一)1.“渺茫”一詞包含著復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