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b.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相比,在導致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氣冰”所起的作用決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進行人工開采,“氣冰”礦藏就不會遭到破壞,也不會導致甲烷氣體泄漏、增加溫室效應。
d.開發(fā)已探明的“氣冰”資源比開采石油、天然氣等傳統(tǒng)化石能源困難,這是由陸緣海邊的特殊地質(zhì)條件決定的。
原文中說“‘氣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甚至是自然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的大量釋放”,意思是“氣冰”可能受到自然的破壞,該題c項卻說“如果不進行人工開采,‘氣冰’礦藏就不會遭到破壞”,顯然是是非顛倒。
(五)強加因果。所謂強加因果,就是選項中把原文沒有因果關系的信息說成是有因果關系,導致邏輯不當。如XX年全國高考試卷(廣西、海南等省用)第9題: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地球上生命的歷史也就是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生物與它們所在的環(huán)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歷史。
b.化學藥品中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質(zhì)嚴重污染了空氣、土地、河流、海洋,這是對環(huán)境最可怕的破壞。
c.適應化學藥品需要若干個世紀,而人生太短暫,所以人類能夠適應化學藥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d.無論化學藥品的毒性有多大,有些害蟲總有辦法演化出具有抗藥性的超級品種。
此題答案為c,原文講“即使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人們能夠奇跡般地適應了它們,也無濟于事,因為各個實驗室還在源源不斷地冒出新的化學藥品,并投入使用”,由此可見,人類能夠適應化學藥品的想法行不通的原因是新藥品不斷出現(xiàn),而選項卻說是“人生太短暫”,顯然是強加的原因。
(六)超前判斷。超前判斷在試卷中往往表現(xiàn)出為兩種情況,一是弄錯時態(tài):如將“將來如此”說成了“已經(jīng)如此”,二是模糊現(xiàn)實,往往是在“必然如此”還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如XX年江蘇卷第9題(題目見四例),
此題b項錯在“當前”兩上字上,原文中是說“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如果開采時甲烷氣體大量泄漏于大氣中,造成的溫室效應將比二氧化碳更加嚴重”,顯然這是假設的一種情況,氣冰(甲烷)并不是當前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選項卻對它作了超前判斷。
(七)無中生有。是指選項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據(jù),命題者純靠主觀臆斷來迷惑考生。如XX年高考福建卷第10題
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磁共振成像技術對軟組織的分辨能力高于ct數(shù)倍,因此在磁共振成像技術中,人體氫原子核發(fā)出的射電信號和釋放的能量也高于ct數(shù)倍。
b.因為磁共振成像技術對人體沒有損害,幾乎適用于全身各系統(tǒng)不同疾病的檢測,所以它一出現(xiàn)就替代了x射線照射、ct成像等疾病檢測手段。
c.許多疾病的病理過程會導致水分變化,因此人們生病后,只要注意飲水,調(diào)節(jié)人體的水分,就可以通過磁共振成像技術更好地診斷疾病。
d.由于磁共振成像技術能產(chǎn)生反映組織化學結(jié)構的三維圖像,因此它不僅使人類獲得非常重要的疾病診斷工具,而且還會對外科手術的正確施行提供幫助。
此題a項“人體氫原子核發(fā)出的射電信號和釋放的能量也高于ct數(shù)倍”,這個信息在原文中沒有絲毫依據(jù),屬典型的無中生有,因而得出的結(jié)論也就不可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