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古詩鑒賞題型解讀
1、請分析字的妙處。
2、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詩的某聯中的某字被認為是全詩的詩眼,你認為呢?為什么?
4、你認為該聯中的哪兩個字用得最好,請說明原因。
解題分析:此類題形式各異,但答題模式可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題型如何,考生始終做到如下幾點即可:(1)弄清該字的本義;(2)解釋該字在詩句中的含義;(3)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指出該字的表達效果;(5)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望薊門 祖詠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你認為頸聯中哪兩個字用得好?請任選其一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連”和“擁”字用得好!斑B”字展現了空間的廣闊,突出距離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連塞烽火,雪光,火光與月光交相輝映的瑰麗景象。“擁”字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云掩映中薊城浮現其間的壯美景象。
三、表達技巧類題型
考查表達技巧,實際上就是考查詩歌的“藝術手法”,“寫作手法”,“表現手法”等。考生遇到這類考題不必緊張,只要平時積累了足夠的鑒賞術語,問題便能迎刃而解,F將各類表達技巧簡要總結如下:(1)、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即抒胸臆;間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2)、表現手法------賦比興、白描、細節描寫、烘托或襯托、托物言志或象征、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景與情、抑揚等;(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通感、對比、借代、設問、反問、雙關、對偶。(4)、藝術構思:首尾照應、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點面結合、承上啟下、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畫龍點睛等。考生在熟記這些表達技巧的同時,一定要掌握每種技巧所帶來的表達效果。其考查形式如下:
1、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請分析這首詩的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或藝術特色,或寫作手法)
3、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解題分析: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答題時應該包括(1)指出運用的表現手法;(2)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運用該手法對于表達作者或詩中主人公情感的好處。
答題示例: 玉樓春 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秾艷清香相間發。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
前人論歐詞,有的說他“深婉”,有的說他“層深”,總離不開一個“深”(即含蓄有余味)字。衣以上闕為例,簡要分析這首詞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體現這個“深”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