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呼吁》課案設計
明確:(第一問)“這標準是純主觀的,我們誰能確知這種生物本身有什么意義?”(第二問)“對全世界有何意義?由于環境的關系,昆蟲或原生動物往往被認為沒有價值。”
這段文字總提演講的觀點,呼吁全人類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我們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環繞我們周圍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我們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價值。同時,還會覺得需要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態度,就像對自己一樣。
2、(第二段)呼吁從善去惡,愛護并促進生命。
評:論證的的基礎上,作者在第二段順理成章地從下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也就是敬畏生命倫理學的核心含義:“善就是:愛護并促進生命,把具有發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價值的地位。惡就是:傷害并破壞生命,阻礙生命的發展。”作者認為,這是人類應認真考慮有道德原則,它是將我集裝箱全世界聯系在一起的精神紐帶。比如農民在牧場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須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割掉路旁的花朵,因為這樣做是不必要的,是對生命犯下了罪行。
3、(第三-七段)史懷哲認為哪些危險正威脅著人類?
答:人類面臨的危機:一是暴行(第三段),二是疾病(第四段),三是戰爭(第五-七段)。
進化論的錯誤——人是高等動物?(基因是基本不變的)但人類面臨的危機討論:一是暴行(當前恐怖主義的全球破壞,以暴抗暴,美國打著虛偽的自由解放的旗幟實質是國家的暴力行為)二是疾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三是戰爭(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南京大屠殺)
正是因為人類面臨的危機,作者才有這樣的呼吁。
插入語:4、學到這里,我們也許發現史懷哲的《我的呼吁》比較難懂。的確是這樣,它是一篇深奧的議論文,在內容上兼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理解難度。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在閱讀理解時,必須注意區別文章的主要信息與次要信息。主要信息與次要信息有的地方好區分,有的地方難區分,怎么辦呢?
明確:關鍵看哪個證明哪個,哪個被哪個證明。比如第一段文字最后兩個句子,前一句說“要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態度”,后一句說“我們便進入另一種迥然不同的人生經驗”。前為因后為果,后一句證明前一句,前一句是主要信息。區別段與段,也可以這樣。
7、如果段與段之間沒有論證與被論證關系呢?
明確:那可能它們就是并列關系,它們共同論證中心論點。比如最后三段文字,都是反對戰爭,都論證中心論點“尊重生命的倫理”。
第二課時
一、繼續分析課文。
上節課,我們已經分析知道下面的內容是:結合人類生存的現狀,指出了如何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貫徹尊重生命的倫理。從三個不同方面進行了闡述。暴行、疾病、戰爭
首先,作者指出,在目前并不令人滿意的世界現狀中,他仍然要提倡和呼吁真理、友好、仁愛、和氣與善良等道德原則。這一點是對所有人的期望。因為以暴易暴只能惡性循環,不可以真正消除沖突和爭端,只有良善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隱藏在欺瞞之后的暴行”,是說正義的行動一定有正當的理由,野蠻的暴行也會給自己的發生尋找一個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