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一學案文言文閱讀(散文)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d.鄙意曉示家童,未敢間之有識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此題a項中“以利天下”去掉“以”不影響表達,因此是連詞。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去掉后影響表達,因此不是連詞。故兩者用法不同。
練習2:( 08高考湖南經,語文,1l)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因奏自建寧縣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c又富家有盜夜入啟其藏者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
d使與之游,待之極厚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解析】如b項,兩個“以”都不能刪除,則可以判斷不是連詞。
1.(-XX年度安徽省三所學校高三國慶聯考試題,語文,4-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題。
李 斯 論
(清)姚鼐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于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告坐之過,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世,兼并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嚴法久矣,其后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于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
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譽于朝庭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后人,而彼宴然①無與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諫逐客②,其始之不同術也,而卒出于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釋]①宴然:安閑的樣子。②諫逐客:秦始皇曾發布逐客令,驅逐六國來到秦國做官的人,李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提出了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