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7
答案 示例:①比喻。把“雪”比作“清純可人的美人”,突出作者對雪的喜愛和期盼降雪之情。
②排比。連用三個“再不會有”排比成句,造成強烈的語勢,突出作者對潔白晶瑩雪景的憧憬和對城市污染后
雪天美景不再的惋惜之情。
③引用。引用了俄羅斯作家普里什文的《星星般的初雪》中的語句,含蓄地表達了對冬天晶瑩雪景的贊頌,對目前城市環境污染的不滿之情。
4.在文章末尾,作者聯想到雪雀飛進城市后羽毛變異的情形,有何表達作用?
答:
答案 通過雪雀羽毛顏色的變異,形成強烈對比,造成巨大的反差效果,突出城市環境惡化的嚴重,表達作者內心的不滿和憂憤,從而深化了文章中心。
解析 文章以雪雀進城前的雪白與進城后可能變成褐色進行對比,突出了城市污染和環境惡化的嚴重,也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十四、(08西安地區八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石破天驚的詩句
憶明珠
石破天驚的兩句詩,是李白的:
日月終銷毀,
天地同枯槁。
《擬古》其八
哪里有萬古不朽的紅太陽!連李白,連早我們一千數百余年的李白,都確認這一點。雖然直至今天太陽還高高地懸在天空,安然無恙,并未銷毀,還很紅呢!而且據說在天體中,它還很年輕!
然而不要回避,它不會一成不變,它終究要銷毀的。
人不能不死嗎?
不可能!
日月星辰,都要死的。
我們腳下的大地,古人叫它做大塊的。《莊子》曰:“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人,無不死在大地上,而以大地為最后的歸宿。而大地,并非永不沉沒的方舟,它也有不可避免的末日。
有生就有死!
大悲哀!
生無止息,死無止息,大悲哀亦無止息!
說是“換了人間”,我們是新社會了,還有什么大悲哀呢?
那是另一回事。社會的變革,可以把土葬改為火葬,可以把“祭文”改為“悼詞”,但能無葬、能無悼嗎?有葬有悼就有大悲哀。因為到了新社會,人,仍然總是要死的。
有死,有死生之際,就有大悲哀。
文學中表現一點點這種大悲哀,怕什么呢?李白就敢于說:
日月終銷毀,
天地同枯槁。
尖銳!一箭中的!什么英雄事業,壯麗江山,生花妙筆,絕代紅顏!全被他一箭穿個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