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7
老鄉們卻絕少這樣看景。他們更相信老輩人留下的傳說。說是女媧煉石補天的那會兒,補到這里地界時伸了個懶腰,漏下一縷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來。因為年深日久,他們早已沒有了對女媧的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擇佳地而生息的頑強生命力。在極不規則的地表之上,他們竟順勢建起房舍,形成村落,荷家養畜,婚喪嫁娶。雖然活得不輕松,但也能在春種秋收之中,聞得一些戲文。何況,當青草漫滿黃土世界之時,山峁溝壑也顯得蓊郁蒼翠起來。鳥兒也能飛來幾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陣。
這地方只是不能過冬天。一到荒涼的冬季,造化的窮兇極惡便再難掩飾了。
每當鉆天楊的最后一片葉子被狂風吹落之后,生命的綠色消失殆盡,蒼茫的黃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貧窮。高崖與低谷之間,只蕭疏著荊棘枯草的幾支枝杈,天低云暗,更載不動懸崖、坡坡、溝溝、壑壑的憂與愁。而夾帶黃土的狂風卻全然不理會這些,只一陣緊似一陣地刮著,對準光禿的崖際,麻利地刮下一層又一層黃土,怪笑著拋灑向半空中。
在這樣的日子里,連狗也不敢跑出門去;家家農戶院子,更是門戶緊閉。漢子蹲在炕沿上抽煙葉,婆姨摟著被嚇壞的娃兒,滿崖滿坡滿世界中,失卻了一切人聲獸語,只剩下黃土的怒號和黃土地的呻吟
這一切,是平原人無論如何也經受不住的。
與江南的魚米之鄉比,不用說,這樣的地域環境是太沉重了。
可無論歷史上還是今天,這里始終被稱為晉中南寶地。莊戶人家的日子紅火,為歷史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諸侯們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礎。氣勢恢弘的中原文化,也由這里播往陜北高原,甚至遠走河西走廊、祁連山脈。就連異族侵略者,也不敢貿然踐踏這片神圣的黃土地——有老鄉告訴我,在抗戰最嚴酷的1940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規模“掃蕩”時,才敢來村子里指指戳戳。
這到底是誰之功勛呢?
人杰?地靈?還是天意?
天意不過是人們自己編造出來的感覺。地靈向來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體現的。歸要結底,我以為,還是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環境的險惡,造就了他們的挑戰意識。倘若人類不勞動、不創造、不抗爭、不奮斗,天天依賴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優哉游哉地享受,恐怕這世界根本就沒有今天這高度發達的人類社會。
這讀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畫”,這倒海翻江的“山峁溝壑圖”,特別是這依地勢而形成和興旺的小村,永遠地載入我的記憶。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會常常想起它們來的。
(選自《現代散文鑒賞辭典》,有刪節)
1.文章開篇說“這個普通小村莊,竟使我體驗到一種地域的魅力”,結合全文,概括這種“地域魅力”的特點。
答: